护理考研重点内科护理消化系统5肠
2020-8-17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中华皮肤科杂志哪里出版的 http://www.zgbdf.net/baidianfengjiankangzixun/gedijiankang/m/32000.html本人辛苦总结,未经本人允许,禁止二传二改!!!每日一练:(答案见文章底部)
.原发性肝癌最早、最常见的转移方式是:()
A.淋巴转移B.肝内血行转移C.肝外血行转移D.种植转移E.直接蔓延
2.胃溃疡最易发生的部位是()
A贲门部B胃体部C胃小弯D胃大弯E幽门部
肠结核和结核性腹膜炎
红色字体和黄色阴影为重点
(本节重点内容较少,主要记住临床表现和两者的区别)
肠结核和结核性腹膜炎均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所致,前者是由于结核分枝杆菌侵犯肠道引起的慢性特异性感染,后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侵犯腹膜引起的慢性弥漫性腹膜感染。
肠结核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结核分枝杆菌侵犯肠道的主要途径是经口感染(单选)。病人多有开放性肺结核或喉结核,因经常吞咽含结核分枝杆菌的痰液而致病,或经常与开放性肺结核病人共餐,餐具未经消毒,或饮用未经消毒的带菌牛奶和乳制品等。肠结核易发生在回盲部(单选)。
二、临床表现
.症状:
①腹痛:多位于右下腹或脐周,间歇性发作。为痉挛性阵痛伴腹鸣,于进餐后加重,排便或肛门排气后缓解;
②腹泻和便秘:腹泻一般每天2~4次,重者每天0余次,粪便呈糊状和水样,一般不含黏液、脓血(单选)。可间有便秘,粪便呈羊粪状(记),隔数天再有腹泻。这种腹泻与便秘交替(记)是由于肠结核引起胃肠功能紊乱所致。
2.体征:
病人呈慢性面容、消瘦、苍白。腹部肿块为增生型肠结核的主要体征,位于右下腹、固定、有压痛。
三、实验室检查
X线胃肠钡餐造影或钡剂灌肠造影(单选)对肠结核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X线钡餐检查的主要表现为肠粘膜皱襞粗乱、增厚、溃疡形成。
四、治疗要点
.抗结核化学药物治疗:是本病治疗的关键;
2.对症治疗:腹痛可用阿托品等药物,严重服泻或摄入不足应注意纠正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
结核性腹膜炎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本病是腹腔脏器活动性结核病灶直接蔓延侵及腹膜引起。
2.病理类型:渗出型、粘连型、干酪型
二、临床表现:
.症状:
()全身症状:结核毒血症状常见,主要是发热和盗汗,以低热和中等热最常见,多为弛张热。
(2)腹部症状:①腹痛:多位于脐周或右下腹,间歇性发作,常为痉挛性阵痛,进餐后加重,排便或肛门排气后缓解;②腹泻和便秘:腹泻一般每天2~4次,重者每天0余次,一般不含脓血(记),不伴里急后重;③腹胀
2.体征:
()全身症状:病人呈慢性面容,后期有明显的营养不良;
(2)腹部体征(记):①腹部压痛与反跳痛;②腹壁柔韧感:是结核性腹膜炎的临床特征;③腹部包块:多位于脐周;④腹水:多为草黄色渗出液。
.并发症:肠梗阻多见。
结核性腹膜炎和肠结核(本节重点为两者的区别)
结核性腹膜炎
肠结核
感染途径
多为直接蔓延
多为经口感染
原发病
肠结核最常见
开放性肺结核最常见
临床表现
发热
低热或中度热
低热、弛张热、稽留热
腹痛
多位于脐周、下腹的持续性隐痛或钝痛
多位于右下腹的持续性隐痛或钝痛
触诊
腹壁柔韧感
无
腹水
草黄色、淡血性、乳糜性
无
腹泻
常见,~4次/天,粪便糊状
因病变范围及严重程度不同而异
梗阻
多见于粘连型
晚期可有
三、实验室检查
腹水检查:腹水多为草黄色渗出液(考);结核性腹膜炎的腹水腺苷脱氨酶活性常增高。
四、治疗要点
本病治疗的关键是及早给予规则、全程抗结核化学药物治疗。
五、健康指导
.腹泻明显的病人应少食乳制品及富含脂肪和粗纤维的食物,以免加快肠蠕动。(常考)
2.肺结核病人不可吞咽痰液,牛奶及乳制品应灭菌后饮用。
今日答案:.B,2.C
(本文主要内容来自人卫版《内科护理学》,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