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曾文俊走在不是自己选择的路上
2020-11-25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不错 htt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曾文俊曾文俊,温州中学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省特级教师、省教坛新秀,市“人才工程第二层次”培养人选,温州中学生物教研组长。
阴差阳错,就读师范
至今还记得86年暑假等录取通知书的日子:每天听到送邮件摩托车的响声时,都会出门迎接,但总是一次又一次落空!听说第二批的同学都收到录取通知书了,才知道本科与我彻底无缘。开始还天真地认为我属于可照顾10分的“三类考生”,虽然离本科差3分,也可能被本科院校录取。因为高二时我参加全国政治小论文比赛获三等奖,是温州市唯一获奖者。浙南日报刊登了这一消息,在学校和我那小山村都引起不小轰动。
只能等第三批的录取通知书了!过了十多天,全无音信!心想:可能是“郑州或长沙”太远了,没那么快。因为我的第一志愿是“郑州轻工业学院的工业管理”,第二志愿是“长沙交通学院的交通运输管理”。
终于有一天,摩托车在家门前停了下来。我兴奋地跑向邮递员,双手接过录取通知书。定睛一看,信封上写着:温州师范学院(筹)!当场眼泪就夺眶而出!我最不想去的学校就是“温师专”了;因为寝室的同学睡前基本上都在议论老师:“哪个老师洗衣服时还洗老婆的衣服!”“哪位老师今天带女朋友了”……所以,当时觉得当老师最不好,老被学生议论。
此前,也有一次眼泪夺眶而出。那是刚拿到分数卡时。分,离本科差3分!数学只有77分(总分)!可是我估计数学是90分!至今,这都是我心中的痛!还记得考数学时,有一道10分的题目,开始写错了,后来写在白纸上,完全正确!考试结束,我向监考老师要浆糊,准备把答案贴上去。可是监考老师说他会贴,叫我赶紧离开考场。看到分数时,我就认定那位监考老师收卷时忘了把那张纸贴上去了!我的命运因此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接到温师院的录取通知书后,我曾试探性地对父母说:我不去读,我要高复!其实我心里明白家里是决不会同意的。更何况当时还规定:录取后不去,三年不准参加高考!
接下来是无尽的后悔!我后悔的是填志愿。那时,先填志愿后知道分数。当时我的估分是分。懵懂的我填志愿时只看学校的名称、所在地及专业名称,对学校情况、专业情况及录取的程序、操作一无所知。只凭感觉填写,没和任何人商量,家里和至亲中也没有人有这方面的经验。在一次数学课上,曾听老师说去年某学校向浙江省只招1人,大家都不敢填,结果一位分数很低的被录取了。自恃分数较高,填第三批学校时我挑了“郑州轻工业学院和长沙交通学院”,因为郑州和长沙是我当时就想去的地方,都是“管理”专业是我想要的,并且分别向浙江招2名和1名!填好草稿后,一位同学把填好的志愿拿给课任老师看,我跟着也拿给他看。老师给我的建议是:保险一点,把“温师专”填在最后。于是,我照做了,觉得自己肯定不会是“温师专”的分数,填一下也无所谓!把“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从原来的第四志愿改为第三志愿。
后来推想,可能是我第一志愿没录取,就被最后志愿——“温师专”先录取了。不然,我的分数大大超出浙江水利水电学校为什么没被录取呢?至于“温师专”,我一科英语83分不考,也能达到它的录取分数线。读大学时,很想问当时的班主任(据说他去招生),但始终开不了口。这也成了心中的未解之迷。
后来,我发现许多分数比我低的同学去读:浙江农业大学的本科,温州医学院的本科,浙江水利水电学校及杭州大学的专科等。于是,“录取时不公平”的观点深深植进我的脑海,人也变得愤世嫉俗了。
我真羡慕如今的考生,先知道分数再填志愿,并且有这么多的参考依据,还是平行志愿。我经常对儿子说:“当年若是像现在这样有人指导填志愿,又这么公平公正地录取,你爸就不是一个教书匠了!”
老师的一个小小失误或是一句话有时就会影响学生一辈子!所以,我在以后的各种考试的监考中,总是特别的负责。事关学生前程的建议包括当班主任时指导学生填志愿,我总是慎之又慎。
温师院二年,开发潜能
带着不甘与悲愤,我上了去温州的车。由于担心才16岁从未走出大山又经常感冒头疼、口腔溃疡的我,车站送别时母亲流下了眼泪,那一幕至今历历在目。其实,我独立能力是很强的。由于三哥定要我陪他上学,5周岁就上了一年级。从三年级到初二,我成绩始终是班里第一,并且是班长。12岁就到县城住校了,不过期间曾发生从上铺头先着地摔下来昏迷过去的事。
到温师院的开始几周,还没有从失落中走出来,上课无精打采。英语课上,温中毕业的某同学与老师用英语对话,让我开了眼界,才知道我从初三开始学的哑巴英语只会考试!学校开设的课程没有吸引我,倒是84级的学长们在走廊背着吉他弹唱的潇洒身影深深吸引了我!
此后,校园里流行的烫头发、穿小裢脚紧身裢、穿高跟皮鞋、滑冰、跳舞、打桥牌、弹吉他……都让山沟沟里出来的“乡巴佬”觉得新鲜刺激,可能是麻醉自己的需要吧,对这些毫不犹豫进行了尝试。还与其他同学一道给班级、给校园遇上的女生甚至街上遇到的女生打分,还向朋友借钱买了吉他和自行车。
二年里,除了成绩较好外,真没有什么“上进”的表现。上大课时几乎都在看杂书,作业只是应付。87年的游行也去参加了。快毕业时,还去问班主任:为什么我成绩排第3名,奖学金没我的份?说是因为其他综合考评成绩不高。要说其间有点“上进”,就是报名参加了英语研究生培训班。在我心里暗暗埋下了一颗种子:考上研究生,离开师范。但是,听说毕业工作二年后才能报考,且只允许考1次。这对我的信心打击很大。所以,为考研学习英语的行动总是不那么积极。
二年里读的书不多,倒是充分开发了我的潜能,学了围棋、桥牌、吉他、滑冰、跳舞……期间也沉沦过、挣扎过;有过梦想、也有过失望;有收获,也有遗憾!
泰顺二中四年,自由发挥
年,18岁的我分配到泰顺县第二中学。说是县二中,却在距县城有5个小时车程的小镇。这是一所从初中到高中的完全中学,坐落在泗水旁,校门口就有现在闻名于世的廊桥。高中每年段2个班,生物老师包括我在内2人,一位老教师因为各种原因只能教初中。高中生物的重担落在我肩上。我一人教高二和高三生物!第一节课,我的滔滔不绝,把年纪比我大的高三学生镇住了。
以后的教学,没有任何人给我指导,真正做到“我的课堂我做主”。课堂上我讲教学内容,课后教学生弹吉他、跳霹雳舞、打桥牌、下围棋……与学生一起打篮球、打乒乓、一起听齐秦的歌……佩服我的学生越来越多,会考、高考成绩创造了学校的历史记录。
二中的四年,是我至今为止人生中最幸福的四年。虽然89年生了场大病,高烧20多天。县医院束手无策,只能转温一医。经多方检查诊断为结核性腹膜炎,吃了半年的药。我现在把它归因为前几年心结的集中爆发!可能是这场高烧把心结逐渐烧去,也可能是学生的喜欢和信任让我有点忘形,考研的念头时生时灭,只是偶然还会拿着新概念英语学一下。由于单身住校的青年教师很多,更多时间或是一起打篮球或是进行桥牌比赛或是聚在一起侃大山或是饭后在泗水美丽的廊桥边散步……偶尔也读星星诗刊、宋词等。所以,没有报名参加研究生考试,倒是以全省第二名的成绩考进了华东师范大学生物本科函授班。
现在想来,分配到县二中是我日后成长的关键。同班的另二位同学由于关系较好,分配到离县城更近的泰三中。由于学校生物教师较多,他们没有教本专业。而我虽然也代过英语课,但一直都教本专业。四年里我教过三轮的高二、高三,二轮的初一、初二、初三。对我专业成长起到了很好的推进作用,使我具备了结构化系统化的生物学知识。我怀念在泰二中的生活!
泰顺一中十年,多方磨练
年由于县一中缺教师,在高中教多年,成绩又比较突出的我申请调入。到了县一中,从高二到高三带出一届学生,高考成绩非常优秀,受到学生、家长、同事的好评。
对教学开始得心应手的我,企盼下一届高考取得更大成绩的时候,高考停考生物了!这对全国的生物教师都是一个打击。我也想过改行,但由于没有关系只好作罢!所以只能坚持教高二生物,其中有二年兼教初三科学的生物部分。我也曾想就去教初中科学吧!但由于学校只有2个初中班级,老师不缺,我还是留在高中部。这时,我开始尝试没有作业和生活化的生物课堂。发现学生乐意听我的课,每年会考成绩优秀。这五年我的专业没有走下降通道,至少是构筑平台。
年,生物成为理科综合中的一科列入高考,我成了学校理综组的组长,连续三届带高三毕业班,高考成绩优秀,学生评教满分。
经学校选拔,我参加了县教坛新秀评比。这次评比,不准带任何参考资料,现场写教案,现场说课,还要综合考评。我获得高中组第一名。
后来作为全县唯一的普高教师代表,推选到市里参加省、市教坛新秀评比。比赛前,我勤练内功,几乎把高中生物所有章节的新课都认真设计了一遍。我终于脱颖而出被评为省教坛新秀。
这十年里,生物学科经历了“考→不考→考”,我当了多年班主任,评上省坛、评上中高。完成了结婚生子,还送走了病亡的父母。由于种种原因,考研、改行等念头彻底泯灭,逐渐安于教书这份职业。这真是磨人的十年!
温州中学十一年,亦喜亦忧
年,温州中学向全国招聘教师。我顺利通过第一关综合知识考试,第二关说课,第三关面试,第四关上课。我调到温州中学任教时,正好是生物学科换用教材的时候。温州中学正着手做“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探究式教学”课题,要在全市开出一次探究性教学的示范课。生物组的任务落在我肩上。为了准备这节课,我一边带学生做实验,一边努力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潜心研究教学设计,最终取得满意的效果。
年我校包虹老师要参加省优质课评比,作为教研组长的我不仅是编剧还要当导演,要准备2个课题。其中《能量流动》一课我提出:以生活化理念为重点,别出心裁地以某学生去菜场买菜的所见所闻及提出的问题(拍成视频)为主线,以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注重课堂的生生互动及师生互动。取得了省第一名。《基因结构》一课我提出:把科学发展史制作成简短的影片贯穿整节课,设计学生小组讨论和提问等环节,有机地处理预设和生成。令人耳目一新,得到全体听课老师的赞赏,获全国第一名。12月,我在全省教研会上开出《细胞分裂》的复习课,得到好评。年评上省特级教师。08年指导高素阳老师参加省优质课评比再次获第一名,参加全国优质课评比获一等奖。年指导黄华老师参加省优质课评比又获全省第一名。
回首往事,小学到高中的11年寒窗很顺利。高考期间及此后的三年是霉运当头。后来的日子似乎又顺畅起来:凡是需要闯关考核的各种评审和评比如:二级→一级→高级→教授级,县教坛新秀→市教坛新秀→省教坛新秀→省特级教师都一次性通过。我是否注定是教书的命?随着一届又一届优秀学生毕业,虽然有一点成就感,但心里的疑惑却越发多起来。
怎样才算是一个真正的优秀老师?是论文多、课题多、到处讲座推销自己的?还是埋头苦干上好每一节课的?我从不欣赏中学教师中论文与课题做很多,而课堂教学不受学生欢迎的教师。我认为课题研究不是中学教师重点要做的事,中学教师更需要备好课、上好课,让学生学得轻松收获又大,培养学生学科素养,让课堂真正“轻负高质”。
如果说教师水平越来越高,教学参考书越来越好,教学方法越来越先进、教学手段越来越现代化是社会进步的话,考试题目越来越难是进步吗?社会在很多方面都有改变和进步,唯有高考的方式还没改变。我期待有更多更好的关于高考方式及录取方面的改革!
在别人眼中,我现在比以前有成就了,可是为什么我觉得生活质量却降低了?为什么我觉得在泰二中那四年是最幸福的,在温中这十一年生活质量反而下降了?温中这几年的感觉,说得好听是“痛并快乐着”,若只能选择一个字则不是“乐”而是“累”。老同学常说:“教了几十年的书,书也该背得滚瓜烂熟了,怎么还见你这么忙?”可他们不知道:教材换了又换,知识的更新非常快,不学就跟不上了。其实,并不是备课占去了大部分时间,而是课外改作业、答疑以及省、市、校各级布置的各种任务。也有同学说:“除了上课和备课别的都不要做!”可是他们不知“树欲静而风不止”。
回想走过的路,似乎都是别人为我选择的。5岁入学是三哥及家人的选择,初三进县一中是政府的选择,高中进重点班是学校的选择,后来进师范更不知是谁的选择,毕业后进县二中任教也是政府的选择,调入县一中虽然有要求,但也不是个人能办的事。若没有温中的公开招聘,我也不可能进温中。所以,进入教师队伍,教哪年级,在什么学校似乎冥冥中已有安排。庆幸的是虽然上了不是自己想走的路,但我还是迈出了平凡的脚步,虽然起初走得有点心不甘情不愿。
起初,走在不是自己选择的路上,悲愤、郁闷、无奈曾是我的同伴!抗争、遗忘、歌唱!终有一天落寞遗憾似乎已随风飘散!后来,只能走在这唯一的路上,心头虽隐约有些茫然与惆怅,也却也为能看到晚霞美丽的衣裳,而自我陶醉一下!
《温州教育》年第7-8期投稿信箱:wzj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