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院普外科副主任医师赵
2021-7-9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圆白癜风抗白梦 http://m.39.net/pf/a_4651563.html
肠道息肉就是我们肠道粘膜上所有隆起性的病变,通俗地说,就是肠道上长了一些肉疙瘩,包括了肿瘤性和非肿瘤性病变。医院普外科副主任医师赵玉洲介绍说,并不是所有的息肉都会发生癌变。息肉需要不需要切除,要根据每个人不同的情况来判定。
点击音频,即可收听
什么是肠道息肉?
肠道息肉就是我们肠道粘膜上所有隆起性的病变,通俗地说,就是肠道上长了一些肉疙瘩,包括了肿瘤性和非肿瘤性病变。息肉一般都较小,细长弯曲,形状不规则,一端游离或两端附着在肠壁上而中间悬空,呈桥样。在未确定其病理性质之前统称为息肉,明确病理性质后则按部位直接冠以病理诊断学名称,如结肠管状腺瘤、直肠原位癌、结肠炎性息肉等。
好好的肠子为什么就长了息肉呢?平常已经很注意规律的饮食了,还会长息肉吗?
肠息肉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就是感染,炎性息肉与肠道慢性炎症一般有一定的关系。
第二就是和年龄有关,结直肠息肉的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增高;第三就是胚胎异常,幼年性息肉病多为错构瘤,可能与胚胎发育异常有关;第四就是生活习惯,长期的低纤维饮食与结直肠息肉有关第五就是遗传,据研究某些息肉病的发生与遗传可能有关。
那有没有这样一种人,比较容易长肠道息肉的呢?
这个还真的是有的,如果你的家族成员中又结肠癌或者结肠息肉的,并且饮食上长期吃高脂肪,高动物蛋白,和油炸食品的。年龄呢又大于50周岁,还有的呢,坐的时间特别长,这几类人啊最好是每年做一次电子肠镜,大便隐血等检查,及时发现问题。
息肉会不会发生癌变?
当然,我们应该知道,并不是所有的息肉都会发生癌变。
一般来说,我们将肠道息肉分为非肿瘤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又叫新生物性息肉)。
非肿瘤性的息肉一般就不会发生癌变,主要包括:1、幼年性息肉:常见于幼儿,大多在10岁以下。常发生直肠内,呈圆球形,多为单发,病理特征为大小不等的潴留性囊腔,是一种错构瘤。2、炎性息肉:又称假性息肉。是大肠黏膜的溃疡在愈合过程中纤维组织增生及溃疡间黏膜下水肿,使正常黏膜表面逐渐隆起而形成。常见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阿米巴痢疾﹑血吸虫病﹑肠结核等肠道疾病。
腺瘤性息肉是公认的癌前病变。腺瘤性息肉可分为三种类型,即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和管状绒毛状腺瘤,其中管状腺瘤最多见。
息肉变为癌一般需要多久?
从发病年龄上看,腺瘤性息肉要比大肠癌早5~10年。但据最新的一些文献报道,从腺瘤性息肉发展到癌至少需要5年,平均在5~10年。
如果发现了息肉,我们该如何处理呢?
小息肉一般在行结肠镜检查时予以摘除并送病理检查。
直径>3cm的腺瘤,尤其是绒毛状腺瘤应手术切除:腹膜返折以下的经肛门局部切除,腹膜返折以上的应开腹切除或在腹腔镜下手术切除。
病理检查若腺瘤癌变穿透粘膜肌层或浸润粘膜下层则属于浸润性癌,应按结直肠癌治疗原则处理。腺瘤恶变若未穿透粘膜肌层、未侵犯小血管和淋巴、分化程度较好、切缘无残留,摘除后不必再做外科手术,但应密切观察。
炎性息肉以治疗原发肠道疾病为主,炎症刺激消失后,息肉可自行消失;增生性息肉症状不明显,无须特殊治疗。
肠道息肉不是大病,但也是不可忽略的。对于肠镜报告中的息肉,我们既不能置之不理,也无须过分惊慌。正确的做法应当是咨询你的医生,询问需不需要活检,需不需要治疗,听从医生的建议。当然对于反反复复的息肉生长,一定要注意遗传疾病的可能性,也要注意是否伴有其他疾病。对发现有肠道息肉但暂时不需要特殊治疗的患者,须注意日常饮食,并定期做肠镜检查。
专家简介:
赵玉洲,男,副主任医师,外科学博士,曾获河南省直青年岗位能手称号。主要从事胃肠癌的手术及辅助新辅助治疗。对复杂腹盆腔肿瘤的手术治疗有独到见解。多次参与联合人工血管置换的复杂肿瘤治疗。在河南省率先开展内镜下胃/空肠造口治疗。中华慈善总会胃肠道间质瘤(GIST)格列卫(甲磺酸伊马替尼)慈善捐助项目医生。中国癌症基金会索坦胃肠道间质瘤/肾癌索坦(苹果酸舒尼替尼)慈善捐助项目医生。负责河南省医学研究攻关项目一项。发表中华级杂志8篇,核心期刊杂志12篇,国家级杂志20余篇。
擅长领域:胃肠癌的手术及辅助新辅助治疗。对复杂腹盆腔肿瘤的手术治疗有独到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