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人这样练太极,康复效果更佳

2022-7-9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辽宁白癜风医院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80131115213695112&wfr=spider&for=pc

每天分享太极技法/知识

太极拳是一项非常舒缓柔和的有氧运动,无病之人习练,能够强身健体,有病之人习练,可以缓解病情,尤其是对慢性病人的康复,更有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所以,我国中医学界把太极拳纳入康复保健体系之中,作为重要的理疗康复手段之一。

但是,在太极拳的日常习练中,有一些问题一定要注意。我们在教学和习练太极拳的实践中对这些问题颇有体会和感触,我们认为主要把握以下几点。

01要因病选拳

慢性病人练习太极拳要根据病情,选择适当的太极拳套路。一般慢性病患者应选择动作比较舒缓、起伏比较小的套路,如陈氏太极拳六手四象,精要十八式养生功,老架一路。还要根据具体的身体状况有针对性地练习。

02要适度掌握运动量

慢性病患者应根据个人体质、病情等适当安排运动时间、次数和运动量。

练拳的时间,运动量和动作难度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因人而异。运动和休息要交替进行,运动量过大,容易产生过度疲劳。所以要密切注意运动后的反应,以了解运动量是否适当。一般在运动时每分钟的脉搏可增加20-40次,可有轻微的疲劳感觉,但几分钟后脉搏可以减慢,恢复到正常状态,疲劳感觉可以慢慢消失。

每次运动后应感觉舒适、愉快为适量。如果运动时脉搏增大较多,觉得非常疲劳,长时间休息后体力仍不能恢复,有时候还有心跳加快、气急、不想吃饭、睡眠变坏等现象,说明运动量过大,运动量超负荷了,这时,我们就应该减小运动量,或者进行适当休息。如果技术已熟练,病情减轻,体力有所增加,就应及时适当加大运动量和难度,自行掌握和调节,不断慢慢适应,使健康水平不断提高。

慢性病多种多样,具体到每一个人的情况又各不相同,所以,具体情况就要具体对待,根据不同病情分别掌握。

肺结核病人开始练拳后,有下列情况之一者被视为良好反应,可以坚持练习。

①脉搏虽有增加,但随着锻炼进程的开展,其增加程度有减少的倾向。

②肺部炎症现象逐渐减轻。

③气喘、咳嗽减少或者消失。

④体重增加或稳定。

⑤中性多形核之杆状型白血球减少,而淋巴球增加。

⑥新的浸润病灶逐渐吸收。

如果感觉有明显不适,要立即停止练习。因为,太极拳医治肺结核有一定的范围与条件,应在医生赞同、指导和监督下进行。

气管炎患者练太极拳要注意2点:

①打太极拳最好采取自然深呼吸法,但要注意延长呼气时间,尽可能运用鼻吸鼻呼,也可以采用鼻吸口呼的的呼吸方法。

②冬天气候寒冷干燥,有气管炎的人呼吸道粘膜的抵抗力和对寒冷的适应力很弱,一经感冒,容易引起旧病复发,使症状加重。在锻炼时更不要随便脱衣服,避免受凉伤风引起感冒。

心脏病人练太极拳应当注意的是:

①急性心肌炎、心肌梗塞或其他心脏病引起的心衰或心绞痛急性发作时,不宜练拳。

②运动量以稍感疲劳为适度。如稍感心慌、气短就必须停止这次练习。

③平时的运动量不宜随便调。自己经过一段锻炼适应了一定的运动量,尽管在收到一定效果之后,也不宜随便加大运动量,避免不利情况的发生。

脑卒中也就是说脑中风患者习练太极拳,先不要操之过急,一开始要缓慢活动,然后再循序渐进。由于这些患者的脑血管堵塞,不能支配自己的肢体运动而落下半身不遂的后遗症,这时,我们就用肢体的运动强迫大脑神经突触进行连结,习练太极拳促进其大脑血氧的生成,充分营养大脑,促使大脑血管的弹性得以恢复。

另外,这些患者一般脾气都大,不愿运动,我们家庭和个人决不能顺其自然,要互相配合,共同努力,要用毅力战胜软弱和悲观,坚持习练太极拳,一年、两年,抑或三年五载,甚至时间更长些。只有这样,身体的康复才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高血压病人打拳要特别注意的是,动作要极度放松,精神极度安静,这对高血压病的病态紧张、情绪易于激动、神经敏感、颤动和小动脉收缩或血管痉挛等都有良好的缓解作用,也是使血管内脂质和胆固醇降低的有效措施。此外,还应做到上虚下实。具体做法是要注意肩、腰、胸、腹和臂等上体放松,同时将紧张点移于脚上。这样可使下盘稳固,避免头重脚轻,对防治脑血管意外有一定作用。

关节炎患者练拳应注意下列几点

①患骨关节病的活动幅度,开始时要求小,等待适应后,再逐渐加大,以关节不出现红肿、烧痛为极限。至于练习后肌肉酸痛,这是正常现象;这可能是医生说的排病反应,宜坚持下去。但每次运动量不宜使患病关节负担过重,以免造成急性复发。

②在气候骤变的时候,如寒冷,大风,要及时注意保暖,以免关节受寒或引起感冒。

③在关节炎急性发作期间,要休息,不宜练拳。要多吃富有各种维生素和钙,磷等食物,以增加抵抗力。

另外,下肢活动不便,下蹲时不要太深,甚至还可以只做上肢的练习。腰椎间盘突出、腰椎肥大、坐骨神经痛、颈椎病、肌肉萎缩等疾病患者,如遇转身动作一定要缓慢,跳跃动作要分步完成。

太极拳对身体的影响是逐渐产生的,往往需要三五个月才能见效,或是时间更长些,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最佳效果,以后才能使疾病慢慢好转或治愈。故一定要持之以恒,长期坚持,才能收到良好的防病治病的效果。

慢性病人习练太极拳,一定要因人而异,要因病情而异,采用套路的长短,动作的深浅,以及锻炼力度的大小,都需要根据慢性病患者个人的实际情况加以考虑。在实际的习练中,要分清主次和轻重缓急,要不拘一格,灵活掌握,最终达到病情好转、病体康复、身强体健的目的。

——END——

(本文素材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处理或删除)

转载请注明:
http://www.jiachenggw.net/fmjhys/1513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