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罗恩病不死的癌症
2021-4-8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昨天《江南晚报》报道了这样一则新闻
年
本文的主人公李XX出生
虽然是个可爱男婴
他却被父母很快“丢弃”——
因为父母各自再婚
平时抚养他的是外婆
19岁时上天又跟他开了个玩笑
一个月内相继失去了父母
祸不单行
李XX又被查出患有克罗恩病
这种肠道疾病
会反复出现发烧、头晕、无力等
免疫系统不耐受症状
稍有不慎便会导致严重并发症
这时
迷惘的他决定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想起当初走天涯的初衷
李XX说只是想去外面散心走走
这一走就“走”了7年……
活出了另外一番精彩
克罗恩病——被誉为不死的癌症!
克罗恩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肠道炎症性疾病,在胃肠道的任何部位均可发生,但好发于末端回肠和右半结肠。本病和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两者统称为炎症性肠病(IBD)。本病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肠梗阻,伴有发热、营养障碍等肠外表现。病程多迁延,反复发作,不易根治。本病又称局限性肠炎、局限性回肠炎、节段性肠炎和肉芽肿性肠炎。
目前尚无根治的方法,许多病人出现并发症,需手术治疗,而术后复发率很高。本病的复发率与病变范围、病症侵袭的强弱、病程的延长、年龄的增长等因素有关,死亡率也随之增高。
克罗恩病发病原因尚不明确!
本病病因不明,可能与感染、遗传、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有一定关系。
克罗恩病为贯穿肠壁各层的增殖性病变,可侵犯肠系膜和局部淋巴结,病变局限于小肠(主要为末端回肠)和结肠,二者可同时累及,常为回肠和右半结肠病变。本病的病变呈节段分布,与正常肠段相互间隔,界限清晰,呈跳跃区(skiparea)的特征。病理变化分为急性炎症期、溃疡形成期、狭窄期和瘘管形成期(穿孔期)。急性期以肠壁水肿、炎变为主;慢性期肠壁增厚、僵硬,受累肠管外形呈管状,其上端肠管扩张。黏膜面典型病变有:
1.溃疡
早期浅小溃疡,后成纵行或横行的溃疡,深入肠壁的纵行溃疡即形成较为典型的裂沟,沿肠系膜侧分布,肠壁可有脓肿。
2.卵石状结节
由于黏膜下层水肿和细胞浸润形成的小岛突起,加上溃疡愈合后纤维化和瘢痕的收缩,使黏膜表面似卵石状。
3.肉芽肿
无干酪样变,有别于结核病。
4.瘘管和脓肿
肠壁的裂沟实质上是贯穿性溃疡,使肠管与肠管、肠管与脏器或组织(如膀胱、阴道、肠系膜或腹膜后组织等)之间发生粘连和脓肿,并形成内瘘管。如病变穿透肠壁,经腹壁或肛门周围组织而通向体外,即形成外瘘管。
很多患者一开始误认为是胃肠炎!~
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腹块、瘘管形成和肠梗阻,可伴有发热、贫血、营养障碍及关节、皮肤、眼、口腔黏膜、肝脏等肠外损害。本病可反复发作,迁延不愈。
克罗恩病重在预防!
一旦患上极易复发,所以要引起重视,积极治疗,必要时需通过手术治疗。在平时生活中要拒绝辛辣刺激性食物,尽量清淡饮食;戒烟戒酒,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另外,还要保持心情愉悦,注意劳逸结合,避免病情进一步加重。
1、科学用药
擅自改变用药剂量或者擅自停药对于克罗恩病来说都是禁忌。用药剂量并不是越多越好的,医生会根据病情判断最佳用药量。另外随着治疗的进行病情慢慢平稳,许多患者容易误以为自己“好了”而停药,反而导致了疾病的复发。克罗恩病的药物需要持续使用才能让身体维持正常状态,停药需要与主治医生协商后进行。
2、定期体检
许多朋友在疾病缓解医院改为自行服药。然而病情稳定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的体质也会在发生改变,每一年的体检能够及时查处身体的情况,可以有效发现克罗恩病是否恶化,医生也可以根据病人的情况调整治疗或者维护方案。
3、合理的饮食
对于胃肠道疾病来说,饮食和作息是至关重要的,不当的习惯可能会使克罗恩病复发甚至加重。克罗恩病患者要十分注意食物的清洁度和刺激性,禁食生冷不洁食物,由于自身消化系统问题,推荐采用高营养低渣饮食并适当补充叶酸等维生素和其他微量元素。
另外长期的睡眠不足和熬夜容易使身体抵抗力下降,内分泌发生紊乱,肠道功能失调,因此规律且充足的休息也是有必要的。
4、乐观的情绪
克罗恩病属于慢性疾病,并不是别人口中的“绝症”。虽然后续需要持续用药,但稳定下来后对生活的影响还是比较少的,且大部分患者在患病后存活时间长,其寿命与正常人相比无明显差别。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