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患者同呼吸共命医院
2021-5-2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白癜风最好的专科医院 htt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生命中的每个时刻都离不开正常的呼吸,我们每个正常的人无时无刻都在呼吸,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以维持生命。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构成了人体的呼吸系统,对于人体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
医院呼吸内科有这样一位医生,他一年天天天与呼吸道传染疾病患者相伴,与呼吸道疾病抗争,与病人同呼吸共命运。他叫荣学东,在病房里,病人和家属总是喜欢追着荣主任询问,再匆忙的脚步,他总会停下来耐心解答;科里的实习生也总是喜欢追问他各种临床上的事宜,他同样会耐心地挨个解答。患者说:“还没见过做事这么仔细,性格如此沉稳的好医生呢!”年轻医生也说:“他不像是前辈和老师,一点架子也没有,像是自己家的大哥,脾气很好,把临床上的知识毫无保留的全部教给我们。”
荣学东说,做医生救死扶伤、悬壶济世,不单单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责任和坚守。正是这句简简单单的话语,一直激励着荣学东在医学之路上不停地探索与前行着。在30载的漫漫行医路中,荣主任从死神手中救回了无数的患者。对于荣誉和赞扬,荣主任说,这都是他应该做的。因为我们——同呼吸,共命运。
拯救家属都想过放弃的病人
夏日炎热的下午,荣主任的腰刚刚做过手术,只能坐在硬一些的椅子上接受记者的采访,并且身子只能处于笔直的姿势,他笑称当了30年医生,腰杆始终是硬的。
荣主任的自信和豁达来自于他对医务行业的深刻认识。荣主任说,从第一次穿上崭新的白大褂那天起,我便真切地感受到医生这个职业的神圣和责任。我更愿意把患者当成自己去对待。
我们每个人都关心自己,都爱护自己,如果医生在接手一个患者的时候,能把患者当成自己,把患者正在承受的疾病当成自己的疾病,那么他就迈出了成为一个好医生的第一步。荣主任这样对记者说。
年春节,一位五十多岁的外地患者在家属的陪同医院就诊。这是一个咯血的病人,咯血量总计达到了毫升之多,情况不容乐观。
当时患者的家属濒临崩溃的边缘,辗转就诊几乎磨去了他们仅存的信心,医院的时候,他们说得最多的就是如果治不好,我们就放弃。荣主任回忆说。
作为医生,是不会放弃一个哪怕有一线生机的患者的,这是对患者的尊重,更是对生命的尊重。在经过专家组紧急论证后,荣主任坚信这位患者是有治愈希望的。
当时这位患者的咯血主要还是因为肺结核引起的,我们最终决定进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来对他进行治疗。荣主任介绍说,当时患者家属之所以绝望,医院无法做介入治疗,让他们失去了信心,但是我们一再鼓励家属,这个病人,能救。
这就是荣主任从医一生的一条准则,在病魔面前,他始终坚定地站在患者一边,客观冷静地去分析判断病情,尽最大努力去挽救患者的生命。
这一次也不例外,经过几个小时紧张的手术,这位咯血患者的命总算是保住了,之后一段时间又进行了肺结核的治疗,曾经破裂的血管也恢复了。
患者家属对此有说不完的感激,但对于荣主任而言,他认为自己只不过是履行了一个医生的神圣职责。
临危不乱从容应对突发险情
如果总能一帆风顺,那就不是医疗行业了,作为医生,荣主任与他的团队遇到过不止一次的险情,在这种退一步就意味着满盘皆输,进一步就可能挽救生命的抉择中,荣主任总是坚定不移地选择前进。
五年之前,医院成为了省内较早开展医院之一,但是就在刚刚起步,正在摸索前行的时刻,一位气管肿瘤患者的到来让整个呼吸内科承受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患者是右侧的支气管肿瘤,肿瘤从右侧支气管长出来几乎堵塞了整个气管,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呼吸,华山一条路,唯有手术治疗才能挽救患者的生命。
当时荣主任并非主刀医生,但是由于放心不下,他还是来到手术室协助手术医生为患者进行手术治疗。这是医院气管镜开展以来的第一例经气管镜气管肿瘤切除手术,荣主任深知这台手术对于患者,以及对于整个呼吸内科的意义。
这个手术如果成功了,气管镜医院顺利开展起来,如果失败了,那么可能一个好的项目就因此而拖延甚至夭折了。荣主任说。
整个手术的前半程可以说是非常顺利,气管镜深入到了患者的左侧支气管,电圈准确无误地套在了患者的肿瘤上,经过加热切割,肿瘤被完整的分离,一切都在照着当初预想的结果在发展。
但是天有不测风云,就在取下肿瘤向外取出电圈的过程中,意外发生了。
肿瘤在电圈上脱落,直接堵在了患者左支气管的通道中。患者当时右侧支气管本身有肿瘤,如今左侧也被堵住,顿时出现了呼吸困难的险情。荣主任心里清楚这是千钧一发的时刻,成败就在一瞬之间,他当机立断,立刻组织医务人员进行抢救,经过奋战,患者的肿瘤被排出体外,呼吸立刻顺畅了起来。
当患者呼出第一口气时,我们这些医生也深深呼了一口气,其实做医生的都是这样,我们希望患者好起来的心情,甚至比患者还迫切。荣主任告诉记者。
急人之难助困难家庭度难关
医学的发展让很多疾病被攻克了,但是不得不承认,面对一些顽症,人类的力量还是会显得那么渺小,正因为如此,人与人之间的互助、信赖与鼓励才会愈发显得弥足而珍贵。
荣主任说起一位结核性腹膜炎合并肠结核、肠梗阻的患者,至今颇有感触。
这位患者当时已经是反反复复发病好几次,我们组织过专门的会诊,当时大多专家都感觉患者病情比较棘手,情况不太乐观。荣主任对记者说,患者的母亲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是特别朴实,她不止一次恳请院方救救她的儿子,家里的积蓄用光了,老人家为了能省出一点钱给孩子看病,一顿饭就吃个馒头咸菜,有时候能捱过去就甚至少吃一顿。我们医务人员看了都觉得很心疼。
不能让患者的病还没治好,家属再病倒了,这样对这个家庭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为此荣主任带头捐款,科室人员纷纷响应,善款细流成河,还经常有医务人员从家里带来营养的饭菜送给这对困难的母子,医院也对其儿子的医药费进行了部分减免,帮助减轻这个困难家庭的负担。
功夫不负有心人,老太太的儿子在医务人员的精心治疗下,身体竟然奇迹般地康复了,如今小伙子已经做了船员,身体非常结实健壮,还专门回到科室感谢医护人员。荣主任谈及此事,非常欣慰,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如果能让患者和家属感受到温暖,是他作为医生更大的成就感。
“作为医生,默默地做着一件事,那就是与患者同呼吸共命运,在帮助患者重获健康的过程中获得价值感,享受这份职业带给我们的责任和荣耀,这才是一个医生应该具备的良好心态。”荣主任如是说。
专家简介
荣学东,医院呼吸科知名专家,呼吸内科二病房主任,主任医师;山东省防痨协会呼吸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学会变态反应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呼吸、介入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委员。
专业特长:擅长肺部疾病及各种胸膜(腔)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对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各种胸腔积液、肺癌、肺部感染性病变、肺栓塞、大咯血、自发性气胸等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具有比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几年来共在国家级医药杂志上发表论文20余篇,参编医学著作3部,主编一部。
(来源:人口健康报)
觉得不错,请点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