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肝功能检查
2021-8-7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白颠凤怎么治 https://m-mip.39.net/man/mipso_4626906.htmlHAOYISHENG导语
临床上不明原因肝损害常见,其病因复杂,难以鉴别,有明确的诊断思路至关重要。肝脏的生理功能包括解毒功能,代谢功能(合成、分解代谢和能量代谢),分泌胆汁,造血、储血和调节循环血量,免疫防御功能,再生功能等。
一、肝酶
1.反映肝细胞损伤、炎症坏死的酶
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Deritis指数:AST/ALT、乳酸脱氢酶(LDH)等。
ALT
分布:广泛,肝细胞最多,主要在肝实质细胞的胞质内,心肌、脑、肾组织其次。
特点:敏感性、特异性高于AST,比AST释放早。
临床意义:急性肝炎的血清ALT水平与临床病情轻重平行,肝炎恢复期ALT到最后才降至正常,可判断急性肝炎是否恢复。
AST
分布:心肌最多,其次肝、骨骼肌、肾、胰腺,肝脏(80%在线粒体,20%在胞质)
临床意义:HBV感染的肝炎和肝病→AST↑,临床意义同ALT;AST增高超过ALT,虽幅度不大而持续时间长→病变的慢性化和进展。
AST/ALT
正常比值0.8左右;
临床意义:AST/ALT>2高度提示酒精性肝病、心肌梗死;说明肝细胞损伤加重并累及线粒体。
LDH
分布:广泛,心肌、骨骼肌、肾最多,肝脾胰肺、肿瘤组织、红细胞其次。
特点:敏感性高,特异性低。
临床意义:对肝病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不如ALT、AST;但对心梗和溶血的敏感性较高。
轻度升高:
ALT、AST<5ULN
慢性肝病,此时ALT合成↓,AST合成不受影响,故且AST↑程度>ALT。
中度升高:
5ULN<ALT、
AST<10ULN
肝源性:
①AST↑为主(酒精性肝病、肝硬化、非酒精性脂肪肝炎);
②ALT↑为主(急性病毒性肝炎、慢性乙肝丙肝、药物/中毒性肝损、自免肝、血色病、肝豆状核变性、α1-抗胰蛋白酶缺乏);
非肝源性:溶血、肌病、甲状腺肌病、剧烈运动。
重度升高:
ALT、AST>15ULN
急性病毒性肝炎、缺血性肝炎、
急性药物毒物诱导性肝损害
2.反映胆汁淤积的酶
碱性磷酸酶(ALP)
分布:广泛,肝、骨、小肠、肾、胎盘,血清中ALP主要来源于肝(肝细胞胆管侧细胞膜)、骨、肠道。
ALP↑:肝胆疾病(梗阻性黄疸;自免肝),肝脏浸润性疾病(淀粉样变性、结节病、肝结核),肝外肿瘤转移;骨髓纤维化;亚甲炎;胃溃疡,腹膜炎;充血性心力衰竭;骨病、妊娠;青春发育期;高脂饮食;苯妥英钠;
ALP↓:Wilson病、恶性贫血、甲减、锌缺乏、先天性低磷酸盐血症、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等。
γ-谷氨酰转肽酶(GGT)
肾、胰腺、肝(毛细胆管一侧和整个胆管系统)、脾、心、脑、生精管细胞膜。
特点:诊断胆道疾病最敏感,敏感性高于ALP、LAP。有助于判断ALP升高的组织来源(骨病时ALP↑、GGT不高)。
GGT↑:肝胆胰疾病;酗酒、服用苯巴比妥类药物、服用苯妥英钠;COPD;CKD;心梗后疾病状态。
5’-核苷酸酶(5’-NT)
分布:广泛,肝、肠、心、血管、胰岛。血清5’-NT仅来源于肝脏(毛细胆管和窦状间隙)。
特点:
5’-NT↑:肝胆疾病特异性高,升高程度与ALP相似,妊娠也可以升高。
若ALP↑、5’-NT↑提示肝源性。
亮氨酸氨基肽酶(LAP)
分布:广泛,肝胆(胆管上皮)、胰、肾、小肠、子宫肌层。
特点:诊断胆道梗阻特异性高。鉴别阻塞性肝病和肝细胞性肝病可靠指标。
LAP↑:胆道梗阻;妊娠、氯丙嗪、雌激素、吗啡,
3.酶学改变常见疾病
①感染性疾病
病毒性肝炎:HAV、HBV、HCV、HDV、HEV;
其他病毒:EB病毒、巨细胞病毒、柯萨奇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带状疱疹病毒;
细菌、寄生虫、真菌。
②药物、毒物损伤
③酒精性肝病
④非酒精性脂肪肝
⑤自身免疫性与
胆汁淤积性肝病
自身免疫性肝炎(AHI)、重叠综合征、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继发性胆管炎。
⑥遗传代谢病
Wilson病、血色病、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囊性纤维化
⑦血管性疾病
布加综合征、肝小静脉闭塞、缺血性肝损伤
⑧淤血性肝病
慢性右心衰、缩窄性心包炎
⑨浸润性肝病
肉芽肿性:结核、结节病;淀粉样变性
⑩肿瘤性疾病
原发性肝癌、恶性肿瘤肝转移
?内分泌疾病
甲亢、肾上腺功能不全
?其他
剧烈运动、乳糜泻、神经性厌食、特发性炎症性肌病、妊娠急性脂肪肝
4.根据酶学特点鉴别肝损原因
肝细胞损伤型
ALT≥3ULN,且ALT/ALP≥5
胆汁淤积性
ALP≥2ULN,且ALT/ALP≤2
混合性
ALT≥3ULN,ALP≥2ULN,
且2<ALT/ALP<5
胆酶分离:急性肝衰竭或重症肝病时,大量肝细胞坏死耗竭,血清ALT短期降低,迅速正常化,胆红素进行性升高,预后不良,需要结合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胆碱酯酶判断病情严重程度。
二、肝脏分泌和排泄功能指标
总胆红素(TBIL)
1.71-17.1μmol/L
直接胆红素(DBil)
1.71-7μmol/L
间接胆红素(IBIL)
0-10.1μmol/L
根据胆红素升高的程度可初步鉴别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肝内、肝外胆管阻塞):肝炎的黄疸一般为肝细胞性黄疸,DBIL、IBIL均↑;淤胆型肝炎以DBIL↑为主。
三、肝脏合成功能指标
包括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白蛋白(ALB)、免疫球蛋白(GLB)、白球比(A/G)、总蛋白(TP)、铁蛋白(SF)等。
PT
肝脏合成各种凝血因子的能力;
临床意义:PT延长反映肝细胞的损害程度,可能出血、淤血等。
ALB
半衰期20天,参考值:35-50g/L。
作用:营养细胞和维持血管内渗透压;
临床意义:慢性、重型肝炎,肝硬化者↓→血管内渗透压↓→ALB<25g/L→腹水。
前白蛋白
半衰期2天
GLB
20-30g/L;
作用:参与免疫反应。
临床意义:慢性肝炎和肝硬化→GLB↑。
A/G
反应肝实质细胞储备能力,正常值:1.3-2.5;
临床意义:<1,白球比倒置→慢性肝实质损害
TP
ALB+GLB
胆固醇酯
动物质膜的重要成分;
临床意义: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者↓。
SF
肝内合成并储存;
临床意义:肝细胞炎症→SF↑;肝细胞变性坏死→SF释放入血;SF上升程度与肝细胞受损轻重呈平行关系;严重低蛋白血症、缺铁性贫血SF↓。
四、肝纤四项
主要用于检查诊断慢性肝病患者病情发展状况和治疗效果,是衡量炎症活动度、纤维化程度的重要依据。包括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Ⅲ型前胶原N端肽(PCⅢ)、Ⅳ型胶原蛋白(IV-C)。
HA
正常mg/L。
基质成分之一,由间质细胞合成,可灵敏地反映肝内已生成的纤维量及肝功能的受损状况,较肝活检更能完整反映出病肝全貌。
特点:急肝、慢迁肝时轻度升高;慢活肝时显著升高;肝硬化时极度升高;与血清胆红素、血清谷丙转氨酶、γ-球蛋白呈正相关,与血清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呈负相关;在急性肝炎→慢活肝→肝硬化发展中,优于其他肝硬化指标。
LN
正常ug/ml。
基底膜中特有的非胶原性结构蛋白,与肝纤维化活动程度及门静脉压力呈正相关。
特点:慢活肝和肝硬变及原发性肝癌时明显增高;LN越高,肝硬变病人的食管静脉曲张越明显;与肿瘤浸润、转移有关(癌症转移首先要突破基底膜,因此LN与肿瘤浸润转移有关);与基底膜相关疾病(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等)有关。
PCⅢ
正常ug/L。
反映肝内III型胶原合成,血清含量与肝纤程度一致,并与血清γ-球蛋白水平明显相关。
特点:反映肝纤维合成状况和炎症活动性,早期显著↑,而陈旧性肝硬化和部分晚期肝硬变、肝萎缩患者不一定增高;无特异性,其它器官纤维化时也↑。
IV-C
正常75ug/L。
构成基底膜的主要成份,反映基底膜胶原的更新率,是肝纤的早期标志之一。
特点:灵敏,出现最早,适合于肝纤维化的早期诊断;随着慢迁肝→慢活肝→肝硬化→肝癌病情进展,逐步↑;药物疗效和预后观察重要依据,与肝组织学的改变一致;但与基底膜相关疾病可出现Ⅳ-C水平的异常,如甲状腺机能亢进,中晚期糖尿病、硬皮病。
①肝纤维化的病理特点是细胞外基质(胶原、非胶原糖蛋白、蛋白多糖)大量形成并沉积在肝脏。
②早期沉积出现在肝细胞间质,后期则向肝实质细胞间隙延伸→形成纤维索及纤维间隔→纤维间隔连接形成纤维包裹→假小叶生成→肝硬化。
③四项指标中的1项指标↑表面肝脏已经开始出现纤维增生;如2~3项指标↑,表明有明显的纤维增生。当所有纤维化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尤其透明质酸成数倍以上升高时,考虑可能出现高度纤维化、早期肝硬化,同时结合其他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判断。
五、临床诊断思维
总原则:
①一过性、轻度肝酶升高提示非特异性,动态随访;
②根据病史资料判断是否为肝胆疾病导致,包括上述提及的11项可能病因;
③根据酶学特点,判断肝损的类型,肝细胞损伤型、胆汁淤积型、混合性、代谢性或浸润性疾病;
④结合实验室检查,排查潜在病因;
⑤评估严重程度及预后。
病史采集
①慢性肝病病史(病毒性肝炎),大量饮酒史,近期用药史(NSAIDs、抗生素、抗结核药、抗癫痫药),生活及工作环境有害物接触史;
②基础疾病(心、脑、肾疾病,糖尿病,甲亢,胆囊结石,胆囊炎,胰腺炎等);
③手术、外伤、纹身、输血;
④慢性肝病、胆道疾病家族史;
⑥近期上呼吸道感染史;
⑦疫区旅游史;冶游史;
⑧女性月经、妊娠。
查体要点
①腹型肥胖→脂肪肝;
②皮下出血、瘀斑→凝血异常;
③皮肤巩膜黄染→急慢性肝损、胆汁淤积;
④肝掌、蜘蛛痣、腹壁静脉曲张、男性乳房发育、睾丸萎缩→慢性肝病;
⑤颈静脉怒张→右心衰;
⑥突眼、甲状腺肿大→甲亢;
⑦浅表淋巴结肿大→消化道肿瘤可能;
⑧肌肉触痛、软弱→酒精性肝病;
⑨眼科裂隙灯下检查发现K-F环、神经系统异常→Wilson
其他:肝脾肿大,腹部压痛、反跳痛,包块,移动性浊音,墨菲征等。
实验室检查
三大常规、Wilson病(尿铜测定)、凝血功能、生化指标(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电解质、铁蛋白、铜蓝蛋白、免疫球蛋白)、胆碱酯酶;病毒学指标:病毒性肝炎标志物、EB病毒抗体、巨细胞病毒抗体、自身免疫肝病相关抗体(抗线粒体抗体、抗核抗体、抗平滑肌抗体1);肝纤四项;甲功七项;消化道肿瘤标志物(AFP、CA19-9、CEA)
影像学
彩超、CT、MRI、MRCP、ERCP。
肝穿刺
诊断;明确肝脏炎症及纤维化程度。
六、临床实例
①生化全套全部项目
②登革热--肝功能:登革热病毒所致的一过性肝功能损害。
③横纹肌溶解-肝功能:AST轻度升高,LDH升高,但特异性不强,CK升高明显呈数十倍,提示横纹肌溶解,暂无肝功能损害。
④酒精性肝硬化-肝纤四项:HA成数倍上升,提示肝硬化明显。
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肝纤四项:正常,提示暂无肝纤维化。
相关阅读
肝功能,每一项都有它的意义人体的每个脏器都有自己的功能,肝脏作为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功能极其复杂,主要参与物质代谢,同时也是重要的解毒器官。检验医学网
肝功检查的项目有很多,常规体检一般做三大类检测:检验医学网
①反映肝细胞损伤的项目;
②反映肝脏分泌和排泄功能的项目;
③反映肝脏合成贮备功能的项目。
肝功能不全其实就是肝脏出现了异常,建议到专科门诊就医治疗。检验医学网
由于其他因素也会影响肝功能检查结果,肝功能检查前一定要注意以下事项,减少误差:前一天晚上食物、酒禁止;体检当天运动禁止;尽量避免用药4小时内做肝功能检查;如有感冒等症状,需等感冒痊愈7天后再进行检查;要保证充足的睡眠。
大家都在看
3分钟看懂肝功能指标
肝功能衰竭的治疗指南
晚期肝功能衰竭的临床表现
临床常见7大肝功能指标异常原因
肝功能好坏只看“阴阳”?切勿盲目追求转阴
服务医生,期待支持!《HAOYISHENG》为旗下超万读者诚邀广大医友分享您的佳作,让更多医生受益,欢迎广大医师投稿: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