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干女儿周莹,从冲喜媳妇到最终成为陕西

2022-8-30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按照传统观念,女人靠着征服男人才能征服世界,如武则天、慈禧太后都是这样。但是,在清末时候陕西女商人,却是凭借着自己一介女流的力量,不依靠男人的力量在商界上叱咤风云,也的确是女中豪杰!

而且,这个女商人是从一个寡妇成为首富,并且被收为慈禧的义女,也就是干女儿。笔者就在这里对大家讲述她传奇的人生,也许给你们为人处世不少的智慧!

这个清末时候著名的陕西女商人叫周莹(-),她的人生故事也被改编为电视剧《那年花开月正圆》。电视剧展示了清末传奇女首富缔造商业帝国的不平凡一生。

在电视剧中的周莹,是一个自幼跟随者养父长大,一路靠着坑蒙拐骗谋生,性格豪爽大气的女子。有着还珠格格“小燕子”的古灵精怪、敢爱敢恨的性格。

但是真实历史中的周莹,与许多出生在古代中国社会的女子一样,受着男尊女卑思想观念的影响,一出生都是包办婚姻的牺牲品,然后从小就受着封建礼教的“在家从父、出嫁从夫、父死从子”与“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思想枷锁束缚。一生相夫教子,成为男人的附庸品。但是,周莹就凭借着一个弱女子的力量,打破封建礼教“三纲五常”思想对女子的束缚,演绎了自己传奇的人生故事。

我国现代著名国学大师、诗人吴宓(-)就是周莹的侄子,他出生在泾阳的安吴堡,在自己的著作和日记中,记载了其伯母周莹的一些情况。根据吴宓提供的伯母周莹丰富的史料,以及一些经过考证的传闻,可以知道历史上真实的周莹故事。

周莹年出生在陕西的三原县鲁桥镇孟店村。陕西的商人也叫做秦商。由于自古陕西都是“丝绸之路”、“茶马古道”、“走西口”这些商道的必经之地,所以自古陕西的秦商也是有名。可以说秦商的兴盛也是中国传统商业文化的“活化石”。

周莹出嫁吴家

周莹乃地道的秦商女子,父亲叫周海潮,也是富商之家。相传周莹的家庭在明朝以前,靠着贩卖瓷器与布匹发家的。可是,在明朝之后,周家的生意也渐渐衰落。由于周莹的父母很早就去世了,就由兄嫂抚养长大。

在周莹十七岁的时候,兄嫂就为她指腹为婚,嫁给了附近泾阳县首富——吴蔚文的独生子吴聘。虽然是包办婚姻,但周莹也的确算是麻雀飞上枝头变凤凰了,夫家的家室也的确令人羡慕。

当时,吴蔚文不仅是当地的首富,也在朝廷当官,乃全国著名的盐商,承包江苏、安徽、江西三省的盐业专卖的权力,与胡雪岩都是同时代著名的官商一体的红顶商人。

吴蔚文的祖先吴姓,原籍江苏,其祖先在唐朝时曾在泾阳做过县令,才选定了泾阳县的安德堡这块风水宝地,从此吴家就在此安家落户。为了吴氏后代永远安宁,所以把驻地命名为“安吴”。大约传至清朝初期,吴家兴旺发达起来,当时的吴氏兄弟分成东、南、西、北、中五大家(也称五大院),吴宓就出生在北院。其中以东院最为兴旺,就是后来周莹的公公家吴蔚文。

作为冲喜媳妇的周莹

这样,周莹就在别人羡慕的眼光中嫁到了吴家。可是,随后的婚姻生活,周莹才发觉自己进入了一个骗局,原来丈夫是身患重病,自己作为冲喜媳妇的身份进吴家的。当时,吴蔚文特意对外隐瞒了儿子吴聘患有肺结核的病情。肺结核,在清末时候是万贯家财也治不好的疾病。

当时民间有个迷信的说法,认为结婚是“红鸾照命”,可以冲散“白虎凶星”。结婚以后,病人可以冲喜,消灾免祸,逢凶化吉。因此吴家决定娶周莹上门目的,就是为了给儿子“冲喜”!

当时,周莹的兄嫂为了钱,也隐瞒她,把她作为吴家上门的冲喜媳妇!

所以,周莹嫁到了吴家,就没过上富家太太的生活,却是照顾着病秧子的老公。从小受着儒家思想影响的她,自然也用三从四德的理念对待丈夫与夫家。她用自己的爱心,配合医生精心护理生命垂危的老公。同时,对婚前隐瞒丈夫病情的公公和吴家都是以礼相待,孝敬有加,一副贤妻良母的形象,获得了吴家上上下下的信任。

就是因为吴蔚文看到了周莹恪守妇道,以及遵从孝道、知书达理的传统妇女道德品质,才使吴蔚文决定把自己家族遍及全国几十个商品的生意都交给这个年轻的媳妇打理。

婚后没多久,两人也有一个女儿,可惜一岁多就不幸夭折。之后,屋漏便逢连夜雨,丈夫因为患肺结核,治疗无效就去世了。之后,周莹的公公吴蔚文到河南收地账的时候,途径黄河的时候,掉进河水里被演死了。而且,记载家族重要商业信息的账本,也被黄河汹涌的洪水冲走了。

周莹成为寡妇

周莹就这样在吴家失去了丈夫与公公,吴家也再无其他男丁,家庭重担全部都落在她一个小女子的身上。所以,年纪轻轻的周莹也就这样成为东院吴家的掌门人。在日后多年生涯中,周莹一直无子守节,得到家族的赏识,被称为“安吴寡妇”。

在晚清社会中,民生凋敝,周莹却凭借着一个年轻小寡妇的力量,在当时商业不景气的情况下,凭借着独特的商业智慧撑起了一个家族的产业,自然也被后人追捧为“女商圣”!尤其是在她临危掌管吴家之后,为了维持吴氏家族的商号、土地、店铺、房产等商业资本的运作,展示的商业才华也给现代人经商很大的启发。

周莹的商业智慧,简单来说就是“诚实守信”!周莹受着儒家思想的影响,自然信奉孔子说的“人无信则不立”!她就是靠着诚信为本,礼仪为纲在商场上立足。

周莹“垂帘听政”

周莹也知道封建礼教的男女授受不亲,为了遵循封建礼教管理商业,避免抛头露面,选择了“垂帘听政”。

如在这一年的年终,周莹把吴家在外地的商号主管(相当于当地的经理)召集回来,由主管家代替女主人周莹设宴款待,表示东家对伙计们的关怀。然后,在一番宴会吃喝完毕之后,周莹就在大厅一间屋外挂上一道竹帘,听取各个主管关于各地生意情况的回报与总结,之后,她也提出对下一年度各个商号活动分别提出安排意见。

当时,参加宴会的主管,不把周莹当做一回事。认为在竹帘后“垂帘听政”的她,乃妇道人家,一个年轻寡妇什么都不懂。有些人认为东家吴蔚文也死去了,已经衰败,暗地希望东家早一点垮掉,自己另找出路。

但是,周莹就是以理服人。在第二年年底结算账目的时候,凡是根据周莹主意办事的商号,都赚了大钱。如果不遵循周莹意见的商号,都赔了本,这样周莹也在外地商号主管们中树立了威信。很多主管与伙计都佩服周莹在商业经营上眼光独到,善于理财,这样周莹的威信也就树立起来了,自然也名声大噪。

为吴家力挽狂澜

周莹对吴家生意力挽狂澜,是在成为吴家掌门人的十八岁那一年。当她第一次去全国视察吴家的商业版图时候,发觉吴家商业最大的成都山货药材店“川花总号”主管与扬州“裕隆全”盐务总号主管想趁着老东家吴家去世,然后把商号店铺都归为自己占有,相当于私吞吴家的财产。可谓是整个吴家的商业产业都是摇摇欲坠,欲落入他人之手。

周莹也知道自己要干第一件事,就是把打垮这两个主管瓦解吴家商业帝国的活动。在她知道两个主管干的猫腻事情后,就偷偷派人对这两位总管的经商活动做调查,掌握了大量铁证如山的证据。之后,在与成都“川花总号”主管的斗争之中,周莹也展示了自己应付商业危机的公关能力。

首先她击破了成都山货药材店的主管厉宏图关于“吴蔚文赠予他川花总号”的谣言。然后,周莹也打点了四川成都府各个官吏衙门,与厉宏图打官司对簿公堂,用大量的证据证实厉宏图私吞吴家财产的阴谋诡计,在道德与法律上打败厉宏图,使他失去人心,挽救了吴家的资产。

善于拉拢人心

之后,周莹迅速撤换了成都与四川两家店铺的主管,提拔诚实守信的伙计到了商号管理层,使之属于吴家商业体系之内。在对待扬州的“裕隆全”商号管理上,周莹决定把员工收入与商店利益挂钩,如今天企业员工收入分配与绩效挂钩相一致。

然后,周莹大刀阔斧把全部店员的薪水都提高到两成。如“裕隆全”的店员工资都高于扬州商界最低年薪的三成,再加上每账年分红,使得这些店员工资在同行都是最高。工资的增多,也激励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吴家的生意没有因为调换主管受到损害,反而一路蒸蒸日上。

周莹为了扩大商业圈儿,也注重对下属的人文关怀,友善对待下属。周莹不把下属当工具使用,却看做自己的知心朋友。不但为他们成家立业,而且为他们教育子女,让他们放心去搞好经营。她的属下也是知恩图报,互相提携一致把吴家商业做大做强。在周莹掌权的二十五年期间,招揽下的人才成百上千,仅财会人员就达到多人,这些人都是各地的顶尖人才。

诚信经商

受着儒家思想影响的周莹,知道要在经营中一直立于不败之地,把商业大厦做大做强,只能诚信经营,所谓“人无信则无立”!

周莹经商一直“货真价实,童叟无欺”。关于周莹的诚信经营,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有一次,吴家的高陵南糖商号食盐专卖店的伙计,误把海盐当做是山西的青盐销售,卖给了一个老人。当这个老人发现这一切是假的之后,就找到商号总管。周莹知道这一件事情之后,批评了这个总管,并且立即命盐店张贴告示,承认自己犯下的错误,并且以三倍价格赔偿给老者。

当高陵县人们听闻此事之后,纷纷为周莹这一做法点赞。她的盐店销售额,几乎在一夜间提高了四倍,占到全县盐销售量的七成多。事后,周莹还让商店在门口挂了一块“诚实无诈自律自戒”的木匾作为经商活动的警示,这也是中国商业史上仅有的两块“诫欺匾”之一。

可以看到,周莹就是用诚信的传统道德力量开展商业活动。

严把产品的质量观

周莹坚持的经商原则一直都是“货真价实、童叟无欺”。她坚持打造自己的商家品牌,严格管理商品的质量,让自己销售的产品能质量过硬、货比三家、经得起消费者的检验。如对于下属的粮行经营,她都是亲自检查质量如何,并且亲自动手拣杂挑沙过土。

对于布行,周莹也是亲自亲自复尺卖布。对于茶行,她也是亲自品尝块茶。同时,她也不断探索产品的创新,如高薪聘请茶叶专家,创造令陕西地区名声大噪的“泾砖”茶。她不断改进山西三原县城的原布加工工艺,不断提升三原大布质量,使三原县城的山西街成为全国最负盛名的大布一条街。

周莹知道土地问题都是农村经济的核心,于是也对吴家商业集团掌握的土地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把土地还给佃农,或者减免租金,把自己管理的土地几乎无偿给佃农耕作。

周莹也不是“傻子”,她这么做乃是一种“大智如愚”的经商智慧。因为她看到晚清时候各种自然灾难严重,再加上义和团八国联军侵华造成社会动荡,靠着土地只能养家糊口,能赚钱更有前途是商业经济。但她这样一种让佃农免费耕作自己家土地的做法,也赢得了乡亲们的拥戴。

善于利用市场规律经商赚钱

周莹也善于利用市场规律经商致富,知道什么时候按照市场规律出牌。如吴氏家族的产业涉及到棉花、油坊、烧酒坊、粮店、米店、布匹……很多商品的价格都根据市场规律上下浮动。如一年秋天,棉花丰收。于是,陕西关中地区的棉花行老板就想趁机杀价,这引起了很多棉农的不满意,有的棉农干脆就不卖。

周莹有着高超的商业智慧,知道市场的供需与价格关系的规律,敏锐把握了棉花市场的动向。她看到棉花的丰收,就想把大量棉花囤积起来,然后在歉收的时候销售棉花。她于是为了稳定棉农的利益,以高于市场的价格收购了棉花,结果就垄断了棉花行业。正好,第二年棉花歉收,由于上一年棉花库存,周莹可以大量抛售棉花,这样她由每年进出来担棉花到一年购进11万多担棉花,由小打小闹的棉花商,一举成为成为关中地区棉花买卖大户。

成为慈禧的“义女”

周莹一生中最为人津津乐道就是她是慈禧的关系,这也体现了周莹的家国情怀,乃是一心为国家的“儒商”。周莹与一般普通商人的区别,在于她的头上顶着“一品夫人”、慈禧义女的光环。慈禧太后在八国联军侵华时候,带着光绪皇帝流亡到陕西,史称“慈禧西狩西安”。

当时,周莹是陕西商会的会长,听闻慈禧太后来之后,就买了五头壮硕的奶牛,连夜驱赶到慈禧的行宫。在第二天惊魂末定的慈禧刚起身,周莹就上朝,为慈禧献上一桶热腾腾的鲜牛奶,并捐资朝廷20万两白银(亦有说10万两白银)。《辛丑条约》签订后,周莹又向清政府捐资了50万两白银

据说逃难中的慈禧见状,感慨万千,泪流满面,赞许陕西人与朝廷是一条心。同时,慈禧与周莹,两个“垂帘听政”的寡妇也见面了。两人一见如故,不仅因为同是寡妇,更因为同样在男人权力圈中立足。周莹带了许多礼物给慈禧,慈禧认周莹为义女,诰封一品夫人,为她亲手题写“护国夫人”牌匾。

慈禧不仅在国家危难关头慷慨解囊,对乡里更是乐善好施,乃远近闻名的“活菩萨”。

其实对朝廷捐献银子,吴家是持着不同意见。但周莹的家国观念却很朴素:

“这个朝廷不在了,国家不在了,家也就不在了。”

寥寥几句话,也表明周莹的家国情怀,以及作为儒商报效国家的赤诚之心。

周莹坚持诚信经营的原则,在她一番苦心经营下,吴家的生意也达到了鼎峰,在全国经过她的苦心经营,吴家的生意达到顶峰。各大商埠、码头都有吴家的生意。吴家的商业帝国可谓是南通北达,连成一气。

吴家全国家分店,涉及淮盐、布匹、药材、米粮、油坊等各行各业。民间曾流传着一句顺口溜:

“吴家的伙计走州过县,不吃别家的饭,不住别家的店。”

就是说在全国,吴家的伙计就住吴家开的旅店,吃吴家开的饭店。可以看到吴家的商业经营范围之大,覆盖到全国很多地方,资本之雄厚,可以想见。

捐助慈善事业

但是在经商发财的时候,周莹也是把赚取钱财用在回报社会与慈善事业上。由于连年的天灾与战乱,关中地区涌现出饥民大潮。周莹与吴家几个谋士商量后,决定开仓放粮,设置粥厂,赈济灾民。她在高陵、三原、泾阳、淳化、斗鸡台、口镇设有吴氏字号的地方开设粥厂,让泾阳、淳化、三原、蒲城、富平等米粮店开仓放粮,在安吴堡外辟出5亩地设立日夜粥厂,救济穷得揭不开锅,无饭吃的穷苦人。

周莹为了也用自己钱财在修建家乡的水利上,以促进家乡农业的生产。如她捐助银子,帮助吴家所在的泾阳城打了几十眼深井,解决了两万多口人、数千头牲畜的用水困难。

随后,她又兴修水利,补修郑白渠,降低了地下水位,减少了盐碱侵蚀。受她恩泽的乡亲们,便在渠岸择地修了一座庙,将她供为水娘娘。

在晚清时候,由于一些水灾旱灾使粮食歉收,很多商家都纷纷抬高粮价。但周莹的米店都不加价,为民解困,也赢来民众的赞扬,吸引民众购买粮食。但周莹的行为,也遭到了一些粮商的痛恨,怒骂她砸了同行的饭碗。周莹听到却笑着说:

“民以食为天,你若为牟取暴利无所顾忌,真正砸破碗的人就是自己了。”

周莹的去世

这样,兴水利、办教育、建文庙、助军饷,这一件件义事,使周莹成为陕西地区著名的首富、“女商人”、慈善家。可是,这一个侠义心肠的周莹虽然为吴家创造了庞大的商业帝国,做了很多有益于乡亲的善事。

但是,“从一而终”的封建思想和“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封建思想,使周莹都没有改嫁,一直都是寡妇,没得善终。42岁的她,也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周莹的死后是相当不幸的,虽然气势庞大的吴家园陵却容不下一个没有子嗣的寡妇。据说,吴氏家族因为她是寡妇没有后代,竟然不允许她的坟茔进入她亲自改建的吴氏陵园。她最后被埋在距离吴家祖坟米处东北方向的地下,现如今她的坟墓了无踪迹。这也不得不说是封建时代女子命运的悲哀!

在周莹死后,庞大的吴家资产就由收养的养子,也就是侄子吴怀先继承。吴怀先接手吴氏庄园后,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红军抵达陕北死后,吴怀先就把吴氏庄园捐赠给了共产党。在年洛川会议后,西北青年训练班从延安迁到泾阳。于是,吴氏庄园就成了培养我党干部的青年培训班所在地。

结语

虽然不得善终,但周莹从十八岁守寡到42岁去世,在短短二十四个春秋的短暂时光中,成功扭转了吴家商业衰落的迹象,不依靠男人,以一介女流的力量把吴家商业推到巅峰,成为全国著名的商家,赢得了世人的尊重,也为自己赢来了举世无双的名声。

她的最大成功,就是把诚信经商的理念来实现商人趋利之目标,不仅是儒商的典范,更为商人体赢得了无与伦比的尊重。

转载请注明:
http://www.jiachenggw.net/fmjhzl/1525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