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诊断学笔记之一般检查
2020-11-14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一、性别
性别的主要观察指标是性征。性征受性激素的影响。
第二性征指两性间皮肤、毛发、声音、脂肪分布等方面的差异。
①某些疾病的发生率与性比有关自身免疫疾病(狼疮、Grace病)
②某些疾病对性征的影响
③性染色体异常对性别和性征的影响
二、年龄
1.年龄机体随年龄的增长而出现生长、发育、成熟、衰老等一系列改变,年龄与疾病的发生、预后有密切关系。
2.与疾病的关系
(1)儿童:易患发疹性传染病,如猩红热、麻疹等。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肾病综合征中的微小病变型肾病(MCD)
(2)青少年:风湿热、结核病。感染性疾病、免疫性疾病
(3)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实体肿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冠心病(CAHD)
三、生命体征(vitalsigns)∶体内代谢状态
1.体温(temperature,T):清晨低,下午高,24h∶△T1℃。运动/进食后↑,老幼,经期前/妊娠期↑。腋温36~37℃,口温36.3~37.2C,肛温36.5~37.7C。
2.脉搏(pulse,P)∶正常60~次。一般测桡动脉,30s(心律不齐者2min))。同时注意脉搏的节律、强弱、紧张度、脉波和动脉壁的弹性。注意双侧对比。
3.呼吸(respiration,R)∶正常12~20次。1min,注意频率、节律、深度,易受主观影响。4.血压(bloodpressure,BP)∶直接测量法、间接测量法(血压计)。
检查前∶半小时内禁烟、禁咖啡、排空膀胱,安静环境下休息至少5分钟。至少两次,隔1~2min。Korotkoff5期法∶响亮拍击声(第1期):收缩压(SP);最终声音消失(第5期)∶舒张压(DP)。
④高血压∶安静、清醒和未使用降压药条件下采用标准测量方法,至少3次非同日血压值达到或高于正常标准(≥/90mmHg)。
⑤低血压∶90/60mmHg。见于∶休克、心梗、心衰、急性心脏压塞。
低血压与体位有关称体位性/直立性低血压。
⑥脉压增大(40mmHg)∶见于主A瓣关闭不全、甲亢、严重贫血、老年主动脉粥样硬化等。
⑦脉压减小(30mmHg)∶见于主A瓣狭窄、心包积液、缩窄性心包炎、心力衰竭等。
⑧双上肢差10mmHg∶多发性大动脉炎、先天性动脉畸形等。
⑨上下肢差20mmHg或下肢上肢∶主A缩窄、胸腹主动脉型大动脉炎、髂A或股A闭塞等。
⑩动态血压监测∶单纯性诊所高血压(白大衣高血压)、顽固性高血压、发作性高血压低血压、以及血压波动大的病人等。
四、发育与体型
(一)发育(development)
1.成人发育正常的指标:①头的长度为身高的1/7~1/8;②胸围为身高的1/2;③坐高等于下
肢的长度;④双上肢展开后,左右指端的距离与身高基本一致。
(二)体型(habitus)
1.正常体型:无力型(瘦长型);正力型(均称型);超力型(矮胖型)
2.异常体型:垂体前叶功能亢进→巨人症;垂体功能减退→侏儒症;甲状腺功能减退→呆小症;维生素D缺乏→佝偻病
五、营养状态
判断方法:皮肤、毛发、皮下脂肪(皮褶厚度)、肌肉强度、动态监测体重变化及体重指数等。
1.营养不良:低于标准体重10%,或BMI18.5。极度∶恶病质。
摄入与消化障碍:消化系统、肾功能衰竭、神经系统病变等。
消耗增加:肿瘤、结核、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2.营养过度:超过标准体重20%,或BMI≥30(世界)/28(中国)。
各种原因所致脂肪在体内过度积聚,超过正常含量即营养过度,主要表现肥胖。
肥胖诊断标准:BMI(中国)超重≥24.0kg/m2;肥胖≥28.0kg/m2
体重指数(BMI)=体重/(身高)2
六、意识状态
七、语调(tone)与语态(voice)
八、面容(facialfeatures)与表情(expression)
(一)面容:指面部呈现的状态。
(二)表情:人的思想感情、内心世界在面部及姿态上的表现。健康人表情自然,神态安怡。
(三)常见典型病容
1.急性病容:面色潮红,兴奋不安,鼻翼扇动,口唇疱疹,表情痛苦。多见于急性感染性疾病,如:肺炎球菌肺炎、疟疾、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面色潮红→局部充血
2.慢性病容:面容憔悴,面色晦暗或苍白无华,目光暗淡。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如:恶性肿瘤、肝硬化、严重结核病等。营养不良+消耗+贫血等综合导致的病容
3.贫血面容:面色苍白,唇舌色淡,表情疲惫。见于各种原因所致的贫血。严格意义上讲,贫血是一种状态,不能称为疾病。
4.肝病病容:面色晦暗,额部、鼻背、双颊有褐色色素沉着。见于慢性肝脏疾病。面色晦暗→低白蛋白,营养不良;色素沉着→肾上腺皮质功能不佳
5.肾病病容:面色苍白,双睑颜面浮肿,舌色淡,舌缘有齿痕。见于慢性肾脏疾病。面色苍白→肾性贫血;双睑颜面浮肿→水钠潴留
6.甲状腺功能亢进面容:面容惊愕,眼裂增宽,眼球凸出,目光炯炯,兴奋不安,烦躁易怒。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7.粘液性水肿面容:面色苍黄,颜面浮肿,睑厚面宽,目光呆滞,反应迟钝,眉毛、头发稀疏,舌色淡、肺大。见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睑厚面宽→透明质酸沉积
8.二尖瓣面容:面色晦暗,双颊紫红,口唇轻度发绀。见于风湿性心瓣膜病二尖瓣狭窄。
9.肢端肥大症面容:头颅增大,面部变长,下颌增大,向前突出,眉弓及两颧突起,唇舌肥厚,耳鼻增大。见于肢端肥大症。
10.伤寒面容: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呈无欲状。见于肠伤寒、脑脊髓膜炎、脑炎等高热衰竭患者。
11.苦笑面容:牙关紧闭,面肌痉挛,呈苦笑状。见于破伤风。
12.满月面容:面圆如满月,皮肤发红,常伴痤疮和胡须生长。见于Cushing综合征及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者。
13.面具面容:面部呆板,无表情,见于震颤麻痹、脑炎、帕金森等。
九、体位(position):自主体位、被动体位(极度衰竭、意识丧失)、强迫体位(减轻痛苦)。
1.强迫仰卧位∶急性腹膜炎;(腹膜张力最低)2.强迫俯卧位∶脊柱疾病;
3.强迫侧卧位∶一侧胸膜炎、胸腔积液;4.强迫坐位=端坐呼吸∶心肺功能不全;
5.强迫蹲位∶先天性发绀性心脏病;(蹲下时所受重力相对减少,血流的回心增加。)
6.强迫停立位:心绞痛;7.辗转体位:胆石症、胆道蛔虫症、肾绞痛;
8.角弓反张位∶破伤风、小儿脑膜炎。
十、步态(gait)
(一)步态:指走路时所表现的姿态。
(二)常见的异常步态:
1.蹒跚步态:佝偻病、大骨节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或先天性双侧髋关节脱位。
2.醉酒步态:小脑疾病、酒精及巴比妥中毒。3.共济失调步态:脊髓痨患者。
4.慌张步态:震颤麻痹患者。5.跨阈步态:腓总神经麻痹患者。
6.剪刀步态:脑性瘫痪及截瘫患者。7.间歇性跛行:高血压及动脉硬化患者。
十一、皮肤粘膜检查
(一)颜色
1.苍白:贫血、寒冷、休克、惊恐、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血管痉挛性疾病;
2.发红:运动、饮酒、发热、阿托品中毒、CO中毒;
3.发绀:4.黄染:黄疸、胡萝卜素、含黄色素的药物等;
5.色素沉着: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6.色素脱失:白癜风、白斑、白化病。
(二)湿度∶
风湿、结核、甲亢等;结核;休克、虚脱。
(三)弹性∶选择手背或上臂内侧检查。长期消耗性疾病、脱水;发热。
(四)皮疹∶充血性
(五)脱屑。麻疹;猩红热;银屑病。
(六)皮下出血:2mm∶淤点;3~5mm∶紫癜;5mm∶瘀斑;片状出血+皮肤隆起∶血肿。(七)蜘蛛痣、肝掌∶皮肤小动脉末端分枝性扩张所形成的血管痣,形似蜘蛛。
1.检查方法及分布:棉签;上腔静脉分布区域(面、颈、手背、上臂、前胸)。
2.原因:肝炎、肝硬化→雌激素灭活障碍→雌激素水平明显增加→皮下血管明显扩张
(八)水肿∶
1.轻度水肿:见于疏松组织如眼睑、胫前、踝部,指压后轻度凹陷
2.中度水肿:全身水肿,指压下陷较深,平复较慢
3.重度水肿:全身明显水肿,皮肤发亮甚至有液体渗出或体腔积液
(九)皮下结节∶
1.风湿结节∶关节、骨隆突附近,圆形质硬无压痛。见于∶风湿、类风湿;
2.囊蚴结节∶躯干、四肢皮下,圆形光滑无压痛无黏连。见于∶囊尾蚴病;
3.痛风结节∶外耳耳廓、指关节、掌指关节等。见于∶痛风;
4.结节性红斑∶青年女性,小腿伸侧,对称,疼痛。见于∶溶血性链球菌感染、自身免疫病。5.Osler小结∶感染性心内膜炎。
(十)瘢痕∶萎缩性瘢痕;增生性瘢痕。
(十一)毛发∶头皮疾病、神经营养障碍、发热(伤寒等)、内分泌、理化因素等。
十二、淋巴结检查∶正常d=0.2-0.5cm,质地柔软,表面光滑,活动,与周围组织无粘连,不易触及、无压痛。
(一)部位与顺序∶
1.头、颈部∶耳前、耳后、枕后、颌下、颊下、颈前、颈后、锁骨上窝。
2.上肢∶滑车上、腋窝(腋尖群、中央群、胸肌群、肩胛下群、外侧群)。
3.下肢∶腹股沟(横群、纵群)、腘窝。
(二)部位、大小、数目、硬度、压痛、活动度(有无粘连)、表面(皮肤红肿、瘘管、溢脓、瘢痕等)。
(三)局限性淋巴结肿大∶
1.非特异性淋巴结炎∶引流区炎症→柔软、有压痛、光滑、无黏连、肿大有限度、可消退。2.单纯性淋巴结炎∶淋巴结本身炎症→疼痛、较硬、触痛,多发生于颈部。
3.淋巴结结核∶颈部血管周围,多发性、稍硬、可黏连,干酪样坏死→波动感,可形成瘘管。4.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坚硬/橡皮样,光滑/凸起、与周围黏连、无压痛。
肺癌→右锁骨上淋巴结、腋窝淋巴结;胃癌→左锁骨上淋巴结(Virchow淋巴结)
Virchow淋巴结:胃癌、食管癌转移时左锁骨上淋巴结常肿大,故可作为肿瘤转移的标志。
(四)全身性淋巴结肿大∶
1.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HIV、TB、麻风、梅毒、钩端螺旋体病、黑热病、丝虫病等。
2.非传染性疾病∶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血液系统疾病(恶性淋巴瘤、白血病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