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骨与关节结核患部的特点二
2022-6-14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4、发生在脊柱的重症骨与关节结核,对颈、胸、腰部破坏的部位、破坏的严重程度,出现脓液或坏死骨的压迫部位的不同。往往在患部发病初期,有容易误诊误治的特点。在病变进入中期破坏阶段,必然形成冷脓肿的破坏。脓肿在有限的空间内,不断地增大,患部会出现相应的压迫症状。不可回避的事实是,它往往与脊髓内的硬膜囊、脊神经根受压,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破坏涉及的组织器官多。如:颈部的骨与关节结核,在早期破坏形成的冷脓肿呈圆形,中、晚期破坏出现的冷脓肿似黄瓜形,上下垂直性膨大,可压迫食道引起吞咽困难。压迫脊神经根,可引起高位截瘫。笔者认为,脊柱结核久治不愈,病变位置越高,生命就越短。因有很多难以避免的致命性的变数,让病患者无法生存。
(这是一位脊柱结核处在危重期的患者,先后出现胸7、8椎体结核,在左胸背部手术清除脓液,又因颈7和胸9-10椎体,也被破坏出现冷脓肿,在左腋下手术清除脓液。没有几个月又在胸12、腰1的背部出现冷脓肿,还没有等到手术清除脓液治疗,冷脓肿已经自行破溃。似乎通过手术治疗惹怒了结核菌,它们迅速生长繁殖,围绕脊柱上下大范围破坏,也导致病患者全身性结核中毒症状严重,持续性发烧不退,偏食厌食,骨瘦如柴。但病患者反而满背大范围肿胀。请记住:这根本不是病患者机体应有的本来面目。)
5、在胸椎的骨与关节结核,破坏形成的冷脓肿大多在胸腔的纵膈后,亦可突显在脊背部;在腰椎结核形成的冷脓肿,大多在腰大肌间隙或大者可进入盆腔内的后腹膜的盆腔中,脓液因重心力的作用可随股动脉、股静脉、股神经鞘膜,穿过髂窝的皮下组织,致皮肤破溃,形成垂直性的窦道。病患者在髂窝处脓液的溢出,表现为在站立时脓液流出量大,平躺时脓液流出量少。现代西医手术的参与,改变了这一破坏规律。在想不到或在刀口的部位,形成不愈合的窦道,流脓流水不断。病患者从病情加重到死亡的时间轴,与手术次数、手术参与方式关系重大。
(本病患者,胸、腰椎结核,几次手术治疗未愈,脓液沿脊柱和腰大肌间隙,流入腹膜后的盆腔。已祸乱全身,结核性中毒症状和抗痨药物的毒性反应严重。患者恶心呕吐,拒食不饮、发烧不退,已无针对性治疗方案,生命危在旦夕。本病在重庆称为“疤骨流痰”,病变随手术的介入,病患骨和刀口成了流痰流而无居的破坏,脊椎形成上下相贯通“糖葫芦”样脓液腔性破坏的特点。)
(胸椎结核伴胸腔冷脓肿,抗痨治疗失败。患部剧烈的疼痛,被迫仰卧,尾椎骨的部位受压出现褥疮。患者抗痨药物治疗年多,肝肾功能受损,胃肠功能紊乱,出现恶心呕吐,拒食不饮,发烧不退,生活无法自理。这是家住大山深处,没有经济能力住院手术治疗,依靠家庭艰难生存的病患者。)
6、腰椎的骨与关节结核,在腰大肌间隙形成冷脓肿,冷脓肿重心力的作用,可进入后腹膜外的盆腔内,如果抗痨药物治疗失败,结核菌耐药后的恶劣性,在病患者盆腔内穿凿打洞,脓液破坏至肠腔,成为肠瘘,大便带脓血。又从肠瘘穿凿性开口于腰背部,形成多发性瘘道,脓肿也可通过腹股沟,随股动脉、股静脉、股神经鞘膜,穿出盆腔进入髂窝破坏患部的软组织。髂窝破溃形成的窦道,脓液从髂窝流出。
(病患者,女,48岁。患腰椎结核15年,抗痨治疗失败,手术治疗5次,患部解剖关系变异,从腹腔到右臀围多发性窦道,各窦道都蜿蜒曲折,引流不畅,腹膜后的脓液腔增大,臀围的脓液腔虽小,但数量多,个个都含有“豆腐渣”样的脓液和盆腔有沟通现象。)
(本病患者,女,45岁,腰椎结核20多年,手术将腰大肌脓液清除,腰椎2、、4椎体坍塌,楔形改变,形成“龟背”,脓液从腰大肌下行通过闭孔,穿破坐骨结节的皮肤,形成常年流脓流水的窦道,病患者活了下来与患部的窦道,引流通畅有关。否则,病患者生命走向死亡的路途会很容易。)
(本患者,男,47岁,工人。患胸腰椎椎体结核25年,反复抗痨治疗十几年,病患椎体手术治疗6次,遗留多发性窦道,常年流脓流水,久治不愈。因肝肾功能受损严重,才入住我院采取中医治疗。经停用抗痨治疗药物,以中药调理,肝肾功能有所好转。医院经各窦道扩大,提脓拔毒治疗,断断续续治疗达年,临床治愈。回访在病患者生存了10年后,还是死于肝、肾功能衰竭。)
土人参摄于重庆林园
绿叶托红珠,
养眼大家爱。
医患都喜欢,
食药采你来。
根植深泥土,
褐色似参孩。
叶梗厨房菜,
根消病虚灾。
叶子插入草药抽象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