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方剂阳和汤

2016-11-3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Note:以下方剂的资料介绍,其中包含方剂阳和汤的组成、功能主治及使用方法等信息,其内容仅供中医学爱好者参考与学习,配药及使用该方剂请遵循医生的指导。

阳和汤

《外科全生集》卷四。

阳和汤法解寒凝,贴骨流注鹤膝风,熟地鹿胶姜炭桂,麻黄白芥甘草从。

本证多由素体阳虚,营血不足,寒凝湿滞所致,治疗以温阳补血,散寒通滞为主。痹阻于肌肉、筋骨、血脉所致,故局部或全身见一系列虚寒表现。方中重用熟地,滋补阴血,填精益髓;配以血肉有情之鹿角胶,补肾助阳,益精养血,两者合用,温阳养血,以治其本,共为君药。少佐于麻黄,宣通经络,与诸温和药配合,可以开月腠里,散寒结,引阳气由里达表,通行周身。甘草生用为使,解毒而调诸药。综观全方,补血与温阳并用,化痰与通络相伍,益精气,扶阳气,化寒凝,通经络,温阳补血与治本,化痰通络以治标。用于阴疽,犹如离照当空,阴霾自散,故以"阳和"名之。

熟地一两(30-40g)肉桂一钱,去皮,研粉(3-5g)麻黄五分(2-3g)鹿角胶三钱(10-15g)白芥子二钱(6-10g)姜炭五分(2-3g)生甘草一钱(3-5g)

以上八味共为细末,开水送服一钱(3g),日二次。临床效果胜过水煎服。若兼气虚不足者,加党参、黄芪等甘温补气;若阴寒重者,加附子温阳散寒;肉桂亦可改桂枝,加强温通血脉、和营通滞的功效。

阳虚寒凝而成之流注、阴疽、脱疽、鹤膝风、石疽、贴骨疽等漫肿无头,平塌白陷,皮色不变,酸痛无热,口不渴,舌淡苔白者。

现用于骨结核、慢性骨髓炎、骨膜炎、慢性淋巴结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无菌性肌肉深部脓肿、坐骨神经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哮喘、腹膜结核、妇女乳腺小叶增生、痛经等证属阳虚寒凝者。

方中熟地用量宜重,麻黄用量宜轻。疮疡阳证、阴虚有热及破溃日久者均忌用。

中医食疗养生

最好的医生是自己,医院是厨房。

最好的药物是饮食,最好的疗效是坚持。









































儿童白癜风如何治疗
郑州白癜风治疗中心

转载请注明:
http://www.jiachenggw.net/fmjhyw/93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