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柴胡汤方证
2020-10-8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济南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dbfzl/160319/4793180.html不点蓝字,我们怎有故事?
小柴胡汤人
一、药物组成
柴胡(半斤)黄芩(三两)
半夏(半升,洗)人参(三两)
甘草(三两,炙)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二、核心方证
1.用于“急性热病”时:以往来寒热为着眼点,“发热、呕、不欲食、口苦口黏”最为突出。2.用于急性热病以外的“杂病”(无发热)时:胸胁苦满是重要指征。三、关于小柴胡汤证的解释胸胁苦满的判断方法:
自觉:
胸膈间的气塞满闷感和胁肋下的气胀填满感。患者常诉说:胸闷胸痛、无法呼吸、想要深呼吸、腹胀、心里不舒服。(包括胸胁部以及上腹部、肩颈部的胀痛、胀满、硬满、酸重不适、触痛、压痛,女性乳房胀痛、结块,甚至精神心理因素导致的胸闷、气短、上腹不适或腹胀、嗳气等)
他觉:
①沿肋骨弓的下端向胸腔内按压,医生指端有抵抗感,患者也诉说局部有胀痛不适、压痛或有窒息、喘不上气的感觉。
②使患者双手向上抬举,医者左手置于患者的一侧胸胁处,右手均匀柔和地敲击左手手背,若患者感到胸胁处有敲击痛或觉因振动而不舒服,尤其是牵引心下处不适者,可视作胸胁苦满。
③大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两胁部的皮肤及皮下组织,可有组织肿胀变厚的感觉,同时患者有痛觉过敏或者有沙沙的摩擦声。其反应带的宽窄与胸胁苦满程度一致。
④上腹部痞痛,或胆囊部明显压痛﹑叩痛,亦可作为胸胁苦满的参考。
可是,还有化了妆的胸胁苦满......
假性胸胁苦满:肝脾肿大,特别是出现右侧胸胁不适症状的,多数情况下并不是胸胁苦满。假如误认为是胸胁苦满,则用柴胡剂无效。据《中医诊疗要览》作者经验,胸胁苦满原不一定指肝脾肿大,但如伤寒、肺炎、外耳氏病(钩端螺旋体病)等所见肝脾肿大,作为胸胁苦满而用小柴胡汤或大柴胡汤,病情多能好转,而肝癌、肝硬化、淤血肝、斑替氏病、白血病等所见肝脾肿大,则多不奏效。1.因单纯的咳喘而引起的胸闷,难以作为胸胁苦满的依据。2.胸胁苦满程度:柴胡桂枝干姜汤小柴胡汤大柴胡汤。往来寒热的几种情况:
①患者体温的忽高忽低。
②患者自觉的寒热交替感:时而恶风发冷,时而面红烦热;或覆被则烦躁发热、似汗非汗,而去被又觉寒冷至骨、肌肤粟起(需与“越婢汤”鉴别:近衣则汗漏不止,去衣则恶寒不可忍)。
③对周围环境轻微变化的敏感。对温度、湿度、气压、光照、气候、居住环境、声响、气味的变化过敏乃至心理的过敏(需与半夏证、百合病等鉴别)。
④患者自觉局部体温的分布不均:或上半身发热,下半身畏冷;或半身热,半身冷;或心胸烦热而四肢冰冷
往来或休作有时:①疾病的迁延性、反复性、慢性化。②节律性:时、日、周、月、季节、年等定时发作或加重。③无明显节律:时发时止,不可捉摸。(如精神病,过敏等)柴胡带:即身体的两侧,包括胸胁部、颈部、头额部(包括颞侧)、腰胯及少腹部、腹股沟、诸孔窍、浅表淋巴结,少阳经脉循行部位。发热类型:高热、往来寒热、不伴有恶寒的持续低热、日晡所发潮热、四肢苦烦热、手足温。呕:表现为或呕吐,或干呕,或嗳气。条文表现:心烦喜呕,呕而发热,胸胁满而呕,不大便而呕。有时候咳嗽也可作为呕的另一种表现。
口苦:口中觉苦或者口中黏腻不爽,尤其在晨起或睡醒后明显,但口苦不能作为柴胡证的特异性症状。
默默不欲饮食:主观上情绪低落,食欲减退,有时表现为神情淡漠,但有时也会表现为烦躁失眠、恶心、咽喉异物感等。
脉弦(长而直,如按绷紧的弓弦),多表现为弦细或弦滑或沉弦。
四、小柴胡汤体质腺病质或瘦型的筋骨质。体型中等或偏瘦,面色微暗黄,或青黄色、或青白色,缺乏光泽。肌肉比较坚紧。主诉以自觉症状为多。对气温等外界环境的变化敏感,四肢多冷,情绪波动较大,食欲易受情绪的影响。女性月经周期不准,经前多见胸闷、乳房胀痛、结块等。胸胁部苦闷感或有压痛,易于恶心呕吐,易患发热性疾病、过敏性疾病、免疫性胶原性疾病、结核性疾病、内分泌疾病、肝胆系统疾病,以及精神神经系统疾病,疾病多反复往来,容易慢性化。
ps:腺病质体质,即腺体容易发病的一类人,如扁桃体、皮脂腺、乳腺、胆囊、胰腺、卵巢等,常常可在皮肤粘膜和淋巴系统发现异常反应。腺病质患者,全身的症状一般有头痛、食欲不振、睡眠差,容易疲劳、微热、羸瘦,颏下等位置有淋巴结肿大,严重者腹部也比较膨大。小儿比较多这样的体质,不活泼,容易感染结核、易疲劳、身体细长、脸色苍白、脸颊时有潮红、神经过敏、皮肤比较纤细(于皮肤表面可见清晰的静脉分布)。
腺病质体质的孩子,容易神经过敏、淋巴及扁桃体肿大。假如长期微热,扁桃体、淋巴结肿胀,结核菌化验为阳性,即使X光、胸透正常,仍适合长期服用小柴胡汤;假如出现的症状比前述还严重,体能更虚、容易疲劳、不活泼、微热、轻微咳嗽、盗汗、口渴等这样的情况,尤其是颈部以上汗多者,当用柴胡桂枝干姜汤。
五、小柴胡汤证的鉴别胸胁苦满的鉴别:大柴胡汤:其胸胁苦满程度较小柴胡汤证更重,且多有心下到脐上按之不适(按之心下满痛/心下急),若有呕吐则更加严重(呕不止),多有大便秘结倾向,肋弓角较大(°)。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胸闷烦惊,一身尽重”为其重点。本方多有“动摇性”特点,多有脐腹悸动,精神症状比较多,烦躁更甚。
柴胡桂枝干姜汤:抓住“口渴、便溏、肝气不舒”。其胸胁苦闷程度更轻,有时难以发现,可看作小柴胡汤的虚证,本方证多有腹泻倾向,胸腹部动悸,肋弓角也较小(90°)。
四逆散:“棱角脸、冰棍手(手足冷)、紧张腹(腹直肌紧张而瘦小)、挛急痛”为其大致特点。刘保和认为凡有脐左0.5寸处压痛,伴右下少腹压痛,脉沉弦而偏细,舌中有裂纹,舌苔正常者,即可用本方。四逆散体质患者:瘦、低血压、精神紧张、腹胀、脸色黄或青。
假性胸胁苦满的鉴别:小陷胸汤:心下按之痛与脉浮滑是鉴别点。当然其脉也不一定浮滑,有时也会出现上腹及胸胁的不适,这是需要注意的。但本方作为黄连类方,其湿热还是可以用以鉴别,如舌质红、苔黄腻、痰黄黏腻等。
苓桂术甘汤:有时候本方的心下之水,会波及胸胁,引起胸胁的不适,容易误诊为胸胁苦满,但小柴胡汤证一般还有口苦咽干,食欲不好甚至想吐等症状,而苓桂术甘汤证有起则头晕(头痛),心下悸动,心下振水音,小便不利等。
香附旋复花汤:《温病条辨》下焦篇第41条“伏暑、湿温胁痛,或咳,或不咳,无寒但潮热,或竟寒热如疟状,不可误认柴胡证,香附旋复花汤主之,久不解者,间用控涎丹。”江尔逊认为,柴胡证为“胸胁苦满”,此证为“胸胁苦痛”。大凡胸胁苦痛者,便“不可误认柴胡证。香附旋覆花汤证之胁痛,由水饮所致,为牵掣痛:不移动体位则疼轻或竟不疼,一旦移动体位(如转侧、咳嗽、深呼吸等)则疼如刀割。
茵陈蒿汤:在黄疸病中常出现“心窝至胁下的不适,膨满而压迫”(因为有肝脏肿大),也常伴有恶心呕吐的表现,容易与柴胡证之“胸胁苦满,心烦喜呕”混淆。但本方证的湿热证远较小柴胡汤证明显,且有大便困难的倾向(当然,小柴胡汤也有用于治疗便秘的情况,此处不详谈)。
附子粳米汤:本方虽有胸胁逆满、呕吐,似小柴胡汤证,但其寒症(腹中寒气,雷鸣切痛)容易鉴别。
精神症状的鉴别:百合病:与小柴胡汤相比,皆有口苦、精神障碍、胃口不好、对温度的不适感。但百合病的胃口时好时坏,无器质性改变,而小柴胡汤则相反。百合病的心肺阴虚明显,小柴胡汤则无(肺结核时除外)。
逍遥散:多有明显原因引起长期的闷闷不乐(如不苟言笑、多哭善怒、长嘘短叹),进而表现为胸闷胁胀(或有疼痛)、月经问题等。李翰卿认为其人左手脉象多为沉脉(多是关尺部沉,也有六脉俱沉者)。
甘麦大枣汤:本方虽也有精神的问题,但其腹直肌紧张远大于小柴胡汤证。不过亦有例外,如刘保和认为只要是心情紧张的都可以使用本方,而无需进行腹诊。
六、名家运用小柴胡汤独特经验大塚敬节:急性热病时,小柴胡汤证病人常表现为口中发黏,口苦,舌有白苔等症状,纳差,脉弦细或沉弦,发热或往来寒热或持续低热。此时,并非都有季胁下的抵抗、压痛,从心窝部至胁下感觉沉重和堵塞样不适亦可看作胸胁苦满。黄煌教授经验:小柴胡汤用于对环境乃至心理过敏的疾病,常常审其咽喉,若充血发红者,多用本方治疗。
七、常见的小柴胡汤加减法加减:
1.急性高热,脾胃未伤者,可去姜、枣、参、夏,加连翘,同时柴胡、黄芩的用量加大。2.淋巴结肿大,加连翘。
3.咽痛、干咳/咳痰困难,加桔梗。
4.口干舌燥/口渴,苔白者,加生石膏。津液匮乏而口渴,去半夏加瓜蒌根,或加人参。(注意区分)
5.身痒、皮肤过敏,加荆芥、防风。
6.呕逆或干嗽,加橘皮。
7.咳喘病迁延不愈,咯少量白黏痰者,加干姜、五味子。
8.烦热而心下痞、下利,加黄连。
9.热入血室者,可酌情加地黄。
10.头胀、眩晕、恶心呕吐、站立不稳等,加茯苓,或合苓桂术甘汤。
11.胶原性疾病、免疫性疾病致关节疼痛不能屈伸或有出血倾向者,加生地、白芍。
合方运用:1.柴胡桂枝汤:小柴胡汤人又见外证,如肢节烦疼、汗出、恶风、脉浮弱等,有时还可以一种特殊的腹证——心下支结。
2.柴苓汤:其人多面色黄或有浮肿貌或下肢浮肿、舌淡胖大有齿痕、舌苔白腻、上腹部饱满不适,有水饮,腹泻或大便稀溏也能加重,有轻度抑郁或焦虑,多食欲不振。内有郁热停水,外有风寒的热性体质。
3.柴朴汤:咽喉异物感、痰黏、咳嗽等上呼吸道症状;食欲不振、恶心、舌苔厚等消化道症状;面部表情淡漠、情绪低落等精神症状、病情反复缠绵难愈;咳嗽变异性哮喘,加荆芥、防风。
4.柴归汤(小柴胡合当归芍药散):风,怕风、关节痛、皮肤痒、易于过敏;湿,浮肿貌、如关节痛、晨僵、口腔溃疡;血虚,表现为月经症状、面黄皮肤干燥、贫血,月经量少不规则,性欲低下等。嘱咐患者经期保暖,防止疲劳。
5.柴陷汤:小陷胸汤方证为胸闷痛、上腹部不适、按压疼痛,咳喘黄痰粘稠,便秘、脉浮滑、舌苔黄腻。因此柴陷汤方证即小柴胡汤证有痰热者,患者多有发热或汗出不解,会有情绪低落或有恶心呕吐,兼见小陷胸汤证者。
6.其他合方:柴白汤、柴平煎、柴胡温胆汤、柴陈汤、柴胡葛根汤(小柴胡合葛根汤)。
八、小柴胡汤的疾病谱1.以“胸胁苦满”为特点的疾病:急慢性肝炎、慢性胆囊炎、胆结石、肝硬化、黄疽有肝胆功能障碍者等肝胆疾病。慢性胃炎、胃酸过多症、胃酸缺乏症、胃溃疡、胃痛、抵舌、呕吐等胃病。肺炎、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喘息、肺炎、哮喘、肺癌、肺气肿、脓胸、(肺)结核、胸膜炎等呼吸系统疾病。便秘、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胃肠道疾病。2.发热性疾病:病毒性感冒、急慢性扁桃体炎、结膜炎、疟疾、小儿发热、伤寒、肠伤寒、麻疹、妇女经期感冒发热、艾滋病等急性发热性疾病。肾炎、肾结石、肾盂肾炎、男子睾丸炎、副睾炎、女子附件炎、血脉症、产后感染等生殖泌尿系统疾病。3.以“休作有时”为特点的疾病:支气管哮喘、癫痫、心绞痛、变应性鼻炎、过敏性鼻炎、经前紧张综合征等反复发作性疾病。夜半咳嗽、子时哮喘、子时发热、子午时牙痛、子午卯酉时胃痛、午时瘫痪等定时发作性疾病。单纯疱疹、带状疱疹、扁平疣、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性皮炎、过敏性紫癜、手足口病、湿疹、荨麻疹、异位性皮炎、硬皮病、阴部瘙痒症、股沟癣、冻疮、泡疹、头汗症、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汗出异常等皮肤病。4.“柴胡带”疾病:淋巴结肿大、淋巴结炎、淋巴结核、肿瘤的淋巴结转移、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等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处的淋巴疾病。偏头痛、圆形脱发症、旋耳疮(耳廓湿疹)、鼓膜炎(暴聋)、化脓性中耳炎、中耳炎、耳鸣耳聋、病毒性角膜炎、结膜炎、葡萄膜炎、虹膜睫状体炎、鼻窦炎、口唇炎、口腔扁平苔癣、哑巴、口吃、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等头面孔窍疾病。甲状腺炎、甲亢和甲减、扁桃体炎、乳突炎、腮腺炎等颈项部疾患。肋间神经痛、肋膜炎、乳腺炎、肩痠痛、腋汗、带状疱疹等身体侧面疾病。5.以“默默不欲饮食”为代表的情绪低落或欲望低下性疾病:神经性食欲缺乏症、神经衰弱神经官能症、肝积、癫病精神分裂症、痉挛、乘舟车眩晕、心因性阳痿、肠伤寒出现的表情淡漠、默默不欲入寐的失眠症等。6.其它:干燥综合征、肿瘤化疗手术以后的调理、营养不良、白细胞减少症等。九、小柴胡汤针灸治疗穴位针刺(强刺激):期门、大椎、间使、足临泣
承淡安的解释:以期门疏通脾肝之经络,以促进静脉之回流与疏泄淋巴管之阻塞,为治少阳病主要之穴。大椎、间使则治寒热往来。足临泣以诱导胁肋之水气下行,减轻胸胁之痞满也。其他:心烦,取间使、内关开胸解火郁;呕,取上院、足三里以降胃逆;胸中烦而不呕,取内关、劳宫开胸涤烦;口渴,取廉泉、复溜升津液;腹痛,取天枢、气海疏腹膜之气;悸,取巨阙开胸降水逆;身有微热,取外关、曲池合谷清外热;咳,取尺泽、太渊宣肺气而助其肃降之力。
十、小柴胡汤的注意事项1.98条指出太阴脾阳不足之寒湿发黄禁用小柴胡汤。(柴胡不中与之)2.有报道,过量服用柴胡可以导致血压升高,恶心,呕吐,水肿,少尿或无尿。出于安全考虑,若有肾功能不全者,血压过高者,应避免长期大量使用柴胡。十一、小柴胡汤的形成推测芍药甘草汤+黄芩甘草汤→(+大枣)→黄芩汤→黄芩加半夏生姜汤→(加柴胡、人参)→大阴旦汤→(去芍药)→小柴胡汤
-End-
若文章有错误,欢迎指正!
若有不同见解,请轻轻喷。
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