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面情绪与疾病的关联
2019-2-27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梁冬:我和刘老师的机缘。很多年前,我在凤凰卫视工作时,有一天很偶然的翻到了一本书——《思考中医》,一下子让我发现原来中医绝不仅仅是中国的医学。刘老师在书里面讲,他是一门中间的医学,他讲的是一种中正的人的态度。后来我进入中医界,拜见很多高深大德的老师,也有赖刘老师的引见。我觉得他是我生命中很重要的一位贵人。今天正好他从欧洲讲学回来,经过北京,我当然希望把我最尊敬的刘老师请来,和大家一起来分享很多很重要的观念。
刘老师是广西中医药大学的硕士生导师。《思考中医》可以说是在前些年开辟了关于对中医看法的先河。在此之前,大家对于中医的认识其实是很模糊的。当时刘老师在书里提到一个问题,在此之前从来没有一个人帮助我们从这个角度去思考中国的汉字,为什么“病”字中间是个“丙”?“疾”和“病”有什么不一样?今天请刘老师来,让我们一起分享这个机会。
一疾讲的是形的病
实际上疾病这个词他很微妙,通常人们都不区分它,过去实际上我也是不分的。后来随着对疾病研究的深入,慢慢就发现,这两者不但在字典里面有区别,而且文字的构造,也发现它是不同的。
从文字构造来讲,实际上“疾”和“病”在说文里面,就是在字典里面,“疾”就相当于我们现在所指的疾病的意思。而“病”是,疾的更进一步发展,就成为病,就是疾加也。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这个是说文里的原话。加重的意思,加就是增加的意思,严重了嘛。
从文字的构造看,他们都是病字旁。而病字旁本身实际上它是一个文字,它虽然是一个部首,但它本身就是一个文字,而这个文字就已经有疾病的意思了。所以,再把里面这个框框弄进去,它是代表这样一个疾病的区别。就是说,这个病字旁的部首是代表了疾病的共性,就是它们都生病了,都不正常。
这个“疾”意味着是什么?它很微妙,它里面是一个矢。有的放矢那个“矢”,就是箭。这个箭意味着什么?就是箭的作用是什么?矢的作用是在攻击,上面就有靶嘛。有的放矢这个“的”指的是一个靶位,是一个能够阻挡这个箭的这么一个东西,就是一个物体。说白了它就是一个有形的物体。而矢只能作用在这有形的物体上面。没有形的东西它无从谈起作用,最多我们听到“嗖”的一声。
“疾”实际上很微妙的地方就是,它讲的是形体的问题。当然这是我个人的理解。这是个生的问题。从内经里面讲就是形,“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就是讲的神这一块。
这个疾病的靶点是在形体上,也就是我们讨论的器。形下的位置在器上面。器皿的“器”,不是那个气血“气”。就是说“疾”它是指这么一个范围,它的问题是在这里。
二病讲的是神(心)的病
那么“病”不同。“病”你看是一个丙,甲乙丙丁的“丙”。甲乙是木,丙丁是火。戊己是土,庚辛是金,壬癸是水。我们看木,一个具体的形状,桌子、椅子我们就看到了。土呢?也是一个具体的形状。金就更加不用说了,可以塑造成任何形状。水虽然说它是一个流体没有一个固定的形状,但是它可触可及,它有重量,有各种物质的形的特征,尤其是把它冷冻以后,它更加是一个固体,你要它方就方,你要它圆就是圆了。但是火没有这个性,火是很奇怪一个东西,你说它没有形状,好象它又有这样往上,你说它有重量吗?没有。
我们说木,土、金、水都是往下走的。都自由落体。火没有这个作用,火燃起来它是往上,所以火这个东西很有意思。
五行里面火是跟另外四行不一样的,它有很严重的区别。在五行的配属里面,木配肝,土配脾胃,金配肺,水配肾,火是配心的。那么恰恰火是配心,你看文字的构造,肝、脾、肺、肾它都有一个很显著的特点,有一个月字旁。
月字旁在康熙字典里面就是肉的意思,就是一个有形体。所以在内经或者是文字创造的这些圣人的概念里面,思想里面,意识里面,心跟其他的是有严格区别的,它没有这个月字旁。
我在《思考中医》里面就特别谈到了这一点,因为肝它没有肝胞,肺也没有肺胞,脾也没有脾胞,肾也没有肾胞,唯独心有一个心胞。而心胞的“胞”字它是有月字旁。就是心胞是有这个形的,就是跟其他脏腑的在形上的特质是一样的。而唯独心它是不一样,它没有这个东西。那说明心确确实实是超乎寻常的东西。
在中国整个文化里面,心就不是指这陀肉,它超越这陀肉。有很多人提出异议,心是一个象形文字,刘力红你把它会错了。我是没有读过什么书。读书读的少,我也不吃这一套。你说是象形文字,那为什么肝、肺、脾、肾不是象形文字呢?那个肾更加容易用象形文字来表述,心还不太好表露。所以这个实际上是站不住脚,你一推敲,这种特质太凸现了,一定是有含义的,我们不要错过。
古人对心这个层面的认识,一定是有他的用意。既然丙属于火,火又配心,它跟心是这样一个关联。心又是主神的,心者生之本,神之居也,就是它主神明的。这样一来,你很容易就知道了,“疾”讲的是形的病。那么“病”实际上讲的是神的病,也就是说心的病。
三健康的条件是形与神构成的
《黄帝内经·素问》第一篇《上古天真论》里面有一段很有意思的话:“上古之人,其知道者”,就是上古那个时候的这个知道的人就是得道的人,是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是“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年乃去。”
尽终天年,度百岁乃去的条件是什么?形与神俱。形与神都俱足了。这很鲜明的表达了圣人对健康的认识。要建立一个基本的条件,就是形神并俱。健康的条件是形与神构成的。他们都好了,才能够度百岁乃去。那反过来不健康是什么?
有形上的不健康,有神上的不健康。有局限在形这个层面,有超越形这个层面,也就是神这个层面的不健康,构成不健康的总和。所以如果我们光认识到形这个层面不健康,这个“疾”,那么没有认识到超越这个之上的神也就是心所指的,心这个层面不健康,也就是“病”。那么实际上我们对于疾病的认识是不全面的。
比如像糖尿病、心肌梗塞,或者是我们平常,常常讲到的各种病,算是神的病,还是形的病?
往往两者都有。人本身就是一个形神的和体。《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里有一段话:“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这里很清楚的谈出了,在内经这个体系里面,对生命的一个认识。我们普通认为这个阴阳已经是包罗万象了,天地之道,万物之纲纪,那么生杀之本始但是它仅仅是神明之府也。
府是什么?府上。比如我要到您府上。那么阴阳仅仅是构造府上而已。府上是什么。你府上就是梁冬先生住的地方,我府上就是刘力红先生住的地方。阴阳只是构造这个府上,那还得有人住,这个房子才有生气。
没有人居住的房子,它很快就败了。有人住的房子可以几百年,甚至上千年,没有人住的绝对保持不了那么久。实际上神明之府就是内经这个体系对生命的认识。生命除了阴阳构造这个府以外,还有神明,神明入住就构成生命。神明不入住是一个空壳子,也就是一个尸体,它不叫生命。
“形与神俱,尽终其天年。”他是一个相互作用的,就像一个家一样的,房子对家,对主人有没有影响呢?肯定有。这个房子怎么样干净一点,或者怎么样宽敞一点,主人住的就舒服一点。
主人对房子有没有影响?肯定有。甚至这个影响要超过房子对主人的影响。你可以随便怎么折腾它,你现在装修,把这堵墙敲掉,然后又移到哪里去,任你折腾,它是很被动的。
府相对神明来讲,相对人来讲,肯定是被动的。实际上我认为是透出了内经对生命认识的秘密,生命观。生命的构造就这样,所以他提出形与神俱,才是一个生命。
这个神是不是就是西方所说的灵魂呢?在这样一个时段里面不好展开,但是你权且可以这样去领悟,包含有这样的含义在里面。而这样一个神明是由心所组的,或者心在起这个沟通的作用。
四王风仪对我的震动非常大
过去我的认识也是非常地含糊,没有很清晰的认识到疾病是有那么多的因素。仅仅是病就是病了,病了就是要么开药、要么针灸、要么推拿、要么按摩,就这一套。或者就用西医的方法。中西医不过如此。
这些方法都不行了,就是自己医术不行了,或者是这个病太难了,是不治之症、疑难症,一直是这样去认识。就没有想到还有另外的因素也是导致疾病的一个重要的途径。
真正对这个问题有认识,是在北京,这个因缘也是在北京。我在02年到03年曾经有一年的时间,在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做访问学者。在这个过程中我很有幸接触到一门学问。
这门学问是清末民国年间,东北辽宁省朝阳的,一个叫王凤仪的农民,创造的学问。王凤仪先生是年去世,这个人很了不起。我认为他是对我影响最大的几个人之一。
首先作为医者来讲,他对我的振动是非常大的,是触及灵魂的。也使我非常惭愧,觉得自己这个医生,是很糟糕的一个医生。按照真正的医者的条件去衡量是根本不及格,不要说是一个什么名医了,就是连一个普通的医生的资格实际上都不够。
王凤仪的曾孙女叫王媛伍(音),我称她叫王老师,王老师在北京。我是因为一个出家的师傅,极乐法师的因缘,找到她。王老师领我进了凤仪先生学问的门,进入这个门后,我傻眼了。这个体系,对人的这样一个解释,是那么明晰,是我过去根本压根都没有想到的。
他在《内经》构造这个生命的基础上,更加明晰了,即是由三种元素构成一个人,这三个元素就是生命的元素。也就是说不是人体就构成一个人,构成一个生命。
这大家就很清楚了。尽管清楚,好像可望不可及,真实去观察这个层面的人也很少。在身和心之上还有一个性。性格的“性”。就是说生命是由这三块构成的。
身的元素我们太熟悉了,头发、眼睛、鼻子。
心的元素,《内经》显然已经向我们透露了消息,它不是器这个层面,不是形体这个层面的东西。因为形体这个层面有心胞。所以心它已经是超越了形体这么一个东西。
对性,《内经》没有太多的描述,基本上可以说没有描述,可能隐含有。但是从概念上没有。性在儒家里面有,在佛家里面肯定更有这个性。
凤仪先生把构成人的要素点的很清楚,而且包括把这三要素对人的综合作用,以及它们各自所占的比重。
比如身这个层面的这个元素对人对生命他占几成,它的作用,就是它的力量占多少?心这个层面占多少,性这个层面占多少,他做了很清楚的勾画。这样一勾画,您就能够很直白的看到,看到我们过去,我们用功的点在哪个层面。我们用功这个点,我们所起的作用能有多少,你就很明白。
五性、心、身生命三元素对人作用的比例
举一个例子,凤仪先生曾经用秤来比喻性、心、身对人作用的力量,或者是作用的比例。这是指古秤。古秤有几个提环。有一个环比如是从两起去秤,一个星是一两。一个大星就是五两,再大一个星(星里打杠杠的那个星)是一斤。打到头是多少呢?五斤或者十斤。远一点靠近尽头又有一个提环,提起来,一斤起秤,一颗心是一斤或者是多少。秤到头有十斤或者二十斤,甚至几十斤。再翻过来又有一个提环,这个秤环,十斤起,秤到头它就有斤。
同是一杆秤,你提不同的环,有不同的量度,用这个例子,王凤仪老先生想说明一个道理,在我们生命的三个元素里面,每一个所占的权重是不一样的。比如你对身体,做到百分之一百好,可能对整个生命来说也就做了10%。
如果你的心做的好,做的最完美,可能占到40%,30%,那如果你把自己的性做的好,你可能占到60%。换句话来讲,如果你不管你的心和性,你光是把自己身体做好,你做到满分也不及格。
把这个东西一了解以后,我们对人就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作为一个医者对过去行医的经历,对疾病的治疗也就有了一个很新的认识,也很惭愧。过去自己充其量所着眼的就是那10%。还不一定能拿到满分。如果是一半的分,你就只有5%,你的作用就起那么一点。
比如你是一个比较好的医生,在身体问题上你解决了80%。在这里面拿到80分,但在整个生命里面你才拿到8分。这样一个认识冲击力是很大的。除了对医者以外,更重要是对广大的患者也好。
人们过去的认识,包括了医学,中医也好,西医也好,现代科学也好,实际上我们都局限在身这个层面。也就是形而下这个层面。心这个层面大家有所触及,但是性这个层面根本没有。
心要影响身是太容易了,但是身要影响心费劲了。物理学的基本常识,能量级别低的,要影响能量级别高的是很困难的,能量级别高的影响能量级别低的是很轻易的事情。
身、心、性是能量级别关系。
心,用孔子的话说就是,行而上者为之道,行而下者为之器。道这个层面应该就是性这个层面的东西。那气这个层面就是心这个层面的。形而上,形而下,一个是上一个是下,介乎上和下之间是什么呢?这就是心。我们可以这样去理解。除了白癜风能治好不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骗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