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_病例】第13期:腹膜后肿物一例(解
2016-7-17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享?病例】第13期:腹膜后肿物一例(解
点击下方浏览原文查看本病例的临床病史、影象检查和相干问题04解读1.病变最可能属于:A.右边肾脏来源肿瘤B.十二指肠来源肿瘤C.胰腺来源肿瘤D.原发腹膜后肿瘤E.转移瘤??答案:D2.最可能的影象诊断是:
A.平滑肌赘瘤B.异位嗜铬细胞瘤C.神经纤维瘤D.节细胞神经瘤E.巨大淋巴结增生答案:B平滑肌赘瘤好发于女性,岁多见,瘤体通常比较大,多形态不规则,坏死、出血、囊变多见,坏死区较其它肿瘤大,钙化罕见。在MR上,平滑肌赘瘤中心呈星芒状强化是其特点,易侵犯周围结构。神经纤维瘤好发于男性,岁多见。神经纤维瘤多为圆形、边界清晰、密度均匀的肿物,增强后轻度强化,在MR上可见靶环征,囊变少见。节细胞神经瘤质地较软,多沿组织间隙呈铸型生长,很少有出血、坏死。巨大淋巴结增生形态规则,密度均匀,囊变、坏死少见,增强扫描强化程度低于典型的异位嗜铬细胞瘤。05诊断病理囊性结节状物一枚,大小约6.5*6.5*4cm,囊内含红褐淡黄浑浊液,外表面局部覆腹膜,腹膜面积7*6cm,囊壁厚0..5cm,灰黄,囊内壁大部分光滑,囊壁局部增厚达1cm,增厚区灰黄红褐质软。病理诊断意见:(腹膜后肿物)嗜铬细胞瘤,伴囊性变。免疫组化结果
Synaptophysin(3+),
CD56(2+),
ChromograninA(1+),
S(1+),
Vimentin(2+),
AE1/AE3(-),
Ki-67(+1%)。
结合病理、影象及临床特点,符合异位嗜铬细胞瘤。
06讨论嗜铬细胞瘤好发于肾上腺髓质内,发生于肾上腺髓质外的称为异位嗜铬细胞瘤或副节细胞瘤。异位嗜铬细胞瘤常见的产生部位为腹主动脉旁、肾门、肠系膜根部、后纵隔、颈总动脉旁和膀胱壁等处,其中最常见于腹主动脉肠系膜下动脉分支的前方,多沿交感链长轴生长。典型的嗜铬细胞瘤的症状是发作性高血压、头痛、心悸、出冷汗等,尿中儿茶酚胺增高和碘-间碘苄胍的测定可以帮助确诊。但腹膜后异位嗜铬细胞瘤,大多数表现为静止型,常于体检时偶然发现。嗜铬细胞瘤多为椭圆形,体积小者密度一般均匀,中等大小者密度多不均匀,且体积越大越不均匀。嗜铬细胞瘤常伴囊变、坏死、出血和钙化等,其中约10%的病变可有出血且伴液平面,约15%的病变可伴点状钙化。在极少数情况下,某些嗜铬细胞瘤会因内部出血、继发液化、进而构成纤维囊壁而完全囊性变。良性嗜铬细胞瘤体积相对较小,边界清楚。恶性嗜铬细胞瘤体积多较大,其中直径大于7cm者偏向恶性,实性成份多,肿瘤内坏死区更加不规则,边界模糊,侵犯周围器官。嗜铬细胞瘤平扫时病变多密度或信号不均匀,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嗜铬细胞瘤血供丰富,典型强化特点为增强扫描明显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廓清不明显。
作者简介:万欢,中医院PET-CT中心住院医师。年毕业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临床医学八年制),获医学博士学位。联系方式:joy
.
儿童白癜风该如何治疗兰州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