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直中医院骨科魔术师颜飞华
2018-9-17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责编:医疗发展部张倩
魔术师在台上,能把人体“锯开”又“还原”,精彩的表演让观众叹为观止。在现实世界里,骨科医生就像医疗界的“魔术师”一样,能让伤残的肢体“还原”,让频临死亡的身体重获生机。医院微创骨科中心主任颜飞华正是这样一位“魔术师”。技术3D打印技术助力骨科手术手术一做就是几个小时,常常误了饭点、直不起腰、手脚发麻、眼睛极度劳累……这便是颜飞华的工作常态。颜飞华从事骨外科专业已有近20年,特别擅长利用微创外科技术治疗骨科疾病和外伤。提起印象最深刻的手术,颜飞华说,那是一台2多个小时的手术。一位60多岁的大妈患有脊柱结核,一度半身瘫痪。上周,她的家人将她送到医院微创骨科中心治疗。颜飞华为老人实施了前路腹膜外入路彻底结核病灶清除手术,术中几乎不出血。手术非常成功,术后第二天,老人就下床行走了。70岁的刘奶奶,高处坠落伤,当时左髋部先着地,顿时感觉到疼痛难忍。颜飞华接诊后,详细了解了病情经过后,对照老人的X光片及CT,诊断为髋臼粉辟骨折,同时合并原有股骨头坏死。老人家年龄偏大,病情复杂,骨质疏松,内科疾病也多,因此,手术风险很大。经科内反复讨论,适宜全关节置换,为了解关节全貌,确保手术安全及老人的手术顺利,颜飞华采用了最新的数字骨科技术——3D打印技术。“植骨,骨折复位内固定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一次性完成。”颜飞华介绍,由于采用3D打印技术,术前可以完全了解术中的情况,对手术有完全的术前指导意义。所以手术进行非常顺利,大大地缩短了手术时间,同时也大大降低了手术风险。病人术后恢复良好。敬业从早到晚连轴转早上7点,医院,此时距离他完成上一台手术刚刚过去5个小时。仅仅睡了4个多小时,他便在闹钟的催促下,重新回到工作岗位。虽然身体困乏,但多年的习惯让颜飞华很快将精神状态调整正常。“急诊突然送来一个车祸患者,盆骨粉碎性骨折,此外,患者还患有高血压,而且肾脏出现并发症,病情十分危急,随时有猝死的可能。当时我刚做完另一台手术,接到通知后,就立马为这位患者进行手术,从中午12点多一直做到凌晨2点多。”颜飞华说,“还好手术非常成功,这让我觉得自己的辛苦是值得的。”“我们骨科的医生,时间都是跟随手术安排而定的,哪怕是12点下手术,12点10分有手术安排也要马上顶上。而且我们只有上班时间,不存在下班时间。”颜飞华告诉记者,“干我们这行想要在周末好好休息一下基本上不可能的。周六、医院查房,一查就是一上午。如果有紧急情况,哪怕是在凌晨,医院做手术。所以说,‘白加黑’、‘5加2’是我们工作的真实写照。”医德设身处地考虑患者心情吃苦耐劳是外科医生的必备条件,骨外科医生付出的汗水和努力是常人无法想象的。但因为骨伤专科有其特殊性,时常会发生医患纠纷。颜飞华介绍,骨科的疾病病种复杂,许多是长时间的日积月累形成的,与患者的生活习惯、职业特点等因素有关,诊断的难度较大,很大程度上依赖医生医学知识的全面性。其次,骨科患者治疗时间长,许多慢性疾病会反复发作。同时,骨科手术采用内固定植入材料较多,而且多数内固定物需要再次手术取出,因此出现医源性损伤的可能性较别的专科要大。骨科手术后因卧床制动较久,并发症多,功能恢复时间也较长。骨科的这些特殊因素,都决定了医生需要付出更多的耐心,与患者进行沟通。“我干了近20年的骨外科医生,明白医患关系的紧张程度。我时常会换位思考,把自己当成患者或者家属,设身处地理解他们的心情,只有这样才能给他们最大的耐心和关心。”颜飞华说,“治病救人是一个医生的天职。作为医生,我不会要求大富大贵,也不会要求鲜花和掌声,我只是希望患者能够给与我们更多的信任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