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寒胃痛健脾养胃膏
2016-12-3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总第61期
健脾养胃膏(小建中膏)的详细作用健脾养胃膏是经方传承人----周忠海根据《伤寒论》小建中汤研发而成,更加有利于口服,省时,服用方便。方剂组成: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炙甘草饴糖
功能:温中补虚,和里缓急。
主治:中焦虚寒,肝脾不和证。腹中拘急疼痛,喜温喜按,神疲乏力,虚怯少气;或心中悸动,虚烦不宁,面色无华;或伴四肢酸楚,手足烦热,咽干口燥。舌淡苔白,脉细弦。
针对孕妇怀孕期间出现胃痛者,也有治疗作用,而且不会伤害胎儿,但也要中病即止,不可以长期服用。
婴幼儿脾胃有寒,虚弱者也可以服用,但需减量。
可以治疗西医病症: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肝炎、慢性胃炎、神经衰弱、再生障碍性贫血、功能性发热等属中焦虚寒,肝脾不和者。
服用方法与剂量:1日2----3次,每次20---30毫升,开水冲化即可以服用。
中满者不宜使用;阴虚火旺之胃院疼痛忌用。
健脾养胃膏临床应用十分广泛不仅仅局限在“脾胃病”,临床化裁用于治疗如下病症: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肝炎、神经衰弱、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功能性发热属于中气虚寒,阴阳气血失调者。
具体有以下应用:
折叠1.内科的应用在内科领域主要用于过敏性结肠综合征、胃炎、十二指肠溃疡、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UD)等多种消化道疾病。特别是对疲劳、体质虚弱者,或素体易疲劳、畏寒肢冷的虚证患者有效。另外,也用于成年人改善体质,体虚者腰痛、痛经等不适。饭山和郎等认为,小建中汤的适应症包括腹痛和虚劳两种情况。适用于本方的腹痛为从脐周至下腹部肠痉挛所致的拘急性疼痛,有时伴有腹部胀满及排便异常等。“虚劳”主要表现为消瘦、腹直肌紧张,有时触到腹白线等腹证。龙野认为,小建中汤多用于胃张力迟缓、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慢性阑尾炎、胆石症等。大冢敬节认为,无腹水的结核性腹膜炎轻症多见小建中汤证;幼儿因感冒、麻疹、肺炎等而突然出现腹痛,以及虚弱儿童出现衄血、紫癜等也可给予小建中汤。
1.1过敏性结肠综合征用小建中汤治疗过敏性结肠综合征的腹痛伴有排便异常取得较好疗效。患者为18岁女性,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4年,伴下腹部疼痛、排便不尽感、便溏,每周腹泻4~5日,每日3或4次。消瘦、表情抑郁,舌诊无苔,脉沉弱。腹诊:腹力差,腹壁拘急,有轻度心下痞硬。先予桂枝加芍药汤提取剂7.5g/d,4周后排便异常改善,每日1次普通便。但饭后仍有下腹痛,改予小建中汤15g/d,服药4周后腹痛消失。本例治验表明,小建中汤适应于伴有腹痛的排便异常,与桂枝加芍药汤相比,小建中汤对过敏性结肠综合征中体质更加虚弱、疼痛更剧烈者有效。
1.2支气管哮喘饭山和郎等曾用小建中汤治疗一32岁女性体质虚弱的支气管哮喘患者。患者有过敏性鼻炎及食物过敏史,被诊断为支气管哮喘。曾使用茶碱制剂、吸入p受体激动剂等未能有效控制。自觉症状表现为易疲劳、易感冒、消瘦、体质虚弱、目下黯黑,舌龟裂、有齿痕,脉沉虚。腹诊:腹力软弱,腹壁薄而无弹性,腹壁拘急,可见脐上白线,腹部动悸,心下振水音,左下腹压痛,四肢冷凉,痛经。给予小建中汤提取剂,服药4个月后喘息好转,身体状态改善,易疲劳、易感冒等明显好转。1年3个月后喘息基本消失,停用西药。继续服药3年4个月后痊愈未再复发。对小儿哮喘缓解期效果显著。
1.3慢性肠炎龙野一雄曾应用小建中汤治疗1例52岁女性慢性肠炎患者,兼有脚气病数年,表现为易疲劳、肩酸痛、腹胀、脉沉弱,给予小建中汤1周后大便成形,其它症状随之消失。
1.4低血压龙野一雄曾治疗53岁女性,低血压兼有脚气病,肩酸痛、睡眠差,腹胀满,腓肠肌紧张、膝反射消失。给予小建中汤1个月后症状全部消失。
1.5慢性胆囊炎龙野一雄曾治疗慢性胆囊炎(53岁女性),上腹部钝痛,脉沉弱,胆区轻微压痛,并有抵抗感,给予小建中汤治疗,服药10日后腹痛减轻,继服lO日上腹痛完全消失,服药40日胆区压痛消失而治愈。
1.6腹痛、肠鸣松本曾治疗16岁女性患者,经常腹痛、肠鸣、易腹泻。营养状况尚可,腹直肌紧张。血液及生化检查无异常,给予胃肠功能调节剂以及解痉剂,仍腹痛不止。根据腹部所见,给予小建中汤1周后,腹痛基本消失。
1.7术后肠粘连21岁女性,5年前阑尾炎手术后引起肠粘连,经常腹痛、腰部痉挛、头重、全身乏力、便秘、下肢冷、肩酸痛、易疲劳,伴头晕、心悸等。腹诊:腹部手术疤痕处有轻度压痛,略腹胀。龙野一雄根据脉证给予小建中汤。服药1个月后腹痛减轻,仍有肠鸣、下肢冷,给予大建中汤半月后诸症好转。因寸脉沉、尺脉稍紧,再次给予小建中汤,2年后健康状况良好。
折叠2.妇产科的应用根据文献分析,小建中汤在内科、儿科的应用较多,而在妇科作为首选药应用的较少。村田用小建中汤治疗妇科病88例均取得较好疗效,其中包括:体质虚弱、体力低下者40例;月经不调29例;冷症29例;腹胀、便秘14例;痛经7例;腹痛5例;植物神经功能紊乱2例;抑郁症2例.
2.1子宫肌瘤40岁女性患者,有核桃大小的子宫肌瘤,腹诊在耻骨上缘能触到无痛硬结,根据脉弱、全身疲劳等症状龙野一雄用小建中汤治疗。约3个月后子宫肌瘤明显缩小。
2.2痛经25岁女性痛经患者,行经第1、2日痛苦不堪,服镇痛药无效,服桂枝茯苓丸3个月无变化,而且在持续紧张时伴有胃痛。1年前内窥镜检查诊断为胃溃疡。患者易感冒,足冷,过去常有冻疮。面色欠佳,身体瘦弱,舌苔薄白,脉沉细。腹部软弱,脐上悸明显,脐上可见腹白线。沟部等给予当归建中汤治疗,服药10周后痛经减轻,以后在月经来潮时顿服芍药甘草汤,即能马上止痛。因胃部症状平时配合服用人参汤或六君子汤。后因紧张而诱发胃痛,可触及肠蠕动,再次给予小建中汤,1个月后胃痛痊愈。又过1个月痛经不明显,停服芍药甘草汤。
2.3阴道炎、下腹部神经痛村田治疗1例59岁女性患者,主诉下腹痛、腹胀、外阴瘙痒2周。被诊断为大肠杆菌性阴道炎,外用阴道栓剂7日无效。就诊时除瘙痒外,还有耻骨上缘至左大阴唇疼痛,夜间多次痛醒,伴腹胀,二便无异常,更年期指数为84。腹部柔软,盆腔内未见异物,阴道壁稍萎缩,有少量黄白色分泌物,外阴萎缩但无异常所见。阴道分泌物培养呈阴性,血白细胞,CRP=O.15。先给予龙胆泻肝汤,1周后因倦怠、乏力等改为小建中汤。2周后乏力减轻,因时有外阴部放射性疼痛,继续给予小建中汤2周,诸症改善。更年期指数降至68。
2.4产后腰痛、腹痛患者52岁,24年前有剖腹产史。1年前出现右胁腹痛,胃肠检查无异常,最近右胸至右腰部疼痛明显,疼痛与进食无关,得暖则减,大小便正常。血压/70mmHg,上腹部肌肉稍紧张,先给予半夏厚朴汤,继而给予小柴胡汤均无效。因腹痛、腰痛遇暖等症则减,故改用小建中汤,服药后很快好转,l周后腹痛、腰痛皆止,服药半年后停药。
折叠3.儿科的应用3.1特应性皮炎广濑认为,特应性皮炎虽表现为皮肤疾病,但根本性的问题是胃肠功能紊乱,如过食甘味、生冷、油腻,经常便秘等损伤肠胃所致而使皮炎加重。治疗时不仅要观察皮肤的变化,而且要注意肠胃的虚实。小儿患有特应性皮炎,并伴有脾胃虚弱者应给予补中益气汤、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等。尤其是乳儿期脾胃功能未发育成熟时,应以小建中汤、补中益气汤为基本方。幼儿、学龄期儿童应考虑其是否有过敏反应,处方加以变化。吉田政己则把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列为治疗特应性皮炎改善体质以治本的首选方剂,用于脾胃虚弱者。
3.2鼻炎广濑认为,对于过敏性鼻旁窦炎出现的鼻塞、头痛等,首选葛根汤加川芎辛夷,虚弱明显的小儿需要并用小建中汤。
3.3夜尿症体质虚弱者,症见乏力、易疲劳,畏寒肢冷、营养状况差、咽干口燥、口渴欲饮、尿频等,腹诊见腹壁薄、两侧腹直肌紧张宜用小建中汤治疗。
3.4青春期前神经性厌食症近年来,神经性厌食症患者不断增加,而且呈低龄化趋势。青春期的神经性厌食症者多症状较轻,同时兼见厌学等。小崎对9例(8~13岁)符合小建中汤证的青春期前神经性厌食症患者给予小建中汤提取剂(7.5g/d、分3次给药)治疗,服药半年以上,同时并用短期家庭疗法每月1次,共3~5次。结果,治愈7例,好转2例。9例中,从发病至来院的时间为1~7个月,好转的2例分别为2年8个月和4年。9例患者长期给予小建中汤提取剂,未出现任何副作用,食欲恢复,体重增加。
方解
本方病证因中焦虚寒,肝脾失和,化源不足所致。中焦虚寒,肝木乘土,故腹中拘急疼痛、喜温喜按。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中焦虚寒,化源匮乏,气血俱虚,故见心悸、面色无华、发热、口燥咽干等。症虽不同,病本则一,总由中焦虚寒所致。治当温中补虚而兼养阴,和里缓急而能止痛。方中重用甘温质润之饴糖为君,温补中焦,缓急止痛。臣以辛温之桂枝温阳气,祛寒邪;酸甘之白芍养营阴,缓肝急,止腹痛。佐以生姜温胃散寒,大枣补脾益气。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是为佐使之用。其中饴糖配桂枝,辛甘化阳,温中焦而补脾虚;芍药配甘草,酸甘化阴,缓肝急而止腹痛。六药合用,温中补虚缓急之中,蕴有柔肝理脾,益阴和阳之意,用之可使中气强健,阴阳气血生化有源,故以“建中”名之。
本方是由桂枝加芍药汤,重用饴糖组成,然其理法与桂枝汤有别。桂枝汤以桂枝为君,具有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之功,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营卫不和证;本方以饴糖为君,意在温中补虚,缓急止痛,主治中焦虚寒,虚劳里急证。
《附注:小建中汤的医案》
一、腹痛刘渡舟医案:李妇,38岁。产后失血过多,又加天气严寒,而腹中疼痛,痛时自觉肚皮向里抽动。此时,必须用热物温暖,方能缓解。切其脉弦细而责,视其舌淡嫩,苔薄。辨为血虚而不养肝,肝急而刑脾,脾主腹,是以拘急疼痛,而遇寒更甚。为疏:桂枝10克P6芍30克,炙甘草6克,生姜9克,大枣7枚,当归10克,饴糖40克(烊化)。此方服3剂,而腹痛不发。转方用双和饮气血两补收功。《新编伤寒论类方》按语:本案为典型的虚寒腹痛、由血虚不能养肝,肝急刑脾所致,以腹中急痛,喜温喜按,脉弦而细为特征。小建中汤在补益脾胃之中兼能平肝胆之气,又能缓解筋脉之拘急,用于本案正中其机。据刘老经验,治疗脾气虚弱,肝胆气急腹痛,可先服小建中汤,然后再用小柴胡汤去黄苓加芍药,效果更佳。二、胃脘痛(胃粘膜脱垂)胡希恕医案:张某,男,42岁,年6月10日就诊。胃院隐痛反复发作已5年,经检查诊断为“胃粘膜脱垂。”近常饿时胃皖痛,恶寒怕冷,口中和不思饮,大便微塘,日二次行,下肢痪软。先与附子理中汤治之不效,后细问症,据有汗出恶风,脉缓,知为表虚中寒之证,故予小建中汤:桂枝10克,白芍18克,生姜10克,大枣4枚,炙甘草6克,饴糖45克(分冲)。服6剂胃脘痛已,但饿时仍不适,大便溏好转,但仍日二行,再服上方。7月1日复诊,除大便微溏外,余无不适。(《经万传真》;按语:中焦虚寒,胃络失煦而疼痛。治宜温中寒,缓里急。附子理中汤虽能温中,但无缓急之功,故用之乏效。惟小建中汤辛甘化阳而温里,酸甘化阴而缓急,正中病机,故投之痛已。三、噎膈(贲门失弛缓症)魏传余医案:李某,女.24岁,年6月6日就诊。于6个月前觉吞咽梗阻,食后呕吐,时轻时重。轻时,吞咽于食因难;重时,稀饭、开水均难咽下。伴胸胁疼痛,失眠易怒。医院检查,诊断为“贲门失弛缓症。”今日因吞咽梗阻,食后呕吐加重,而来就诊。刻下面色苍白,语声低微,倦怠乏力,烦躁易怒,舌质淡嫩,苔少而干,脉细弱。辨证:中焦虑寒,脾胃失健。治法:温中补虚,健脾强胃。小建中汤主之:桂枝30克,白芍60克,炙甘草、大枣、生姜各10克,馅糖l00克8剂后,症状消失,再做食道钡餐检查数次,均末发现异常。(四川中医)按语:中气虚弱,贲门失于弛缓,吞咽不能,而致噎膈。有是证使用是药,小建中汤补益脾胃,建立中气,待中气建,则吞咽自如,是以获效。四、痢疾孙宝楚医案:王某某,女,22岁。有痢疾史。三月前下利又作,疑似阿米巴痢,注射依米丁症状很快消失,但在两个月中,治疗断断续续进行,下痢仍然时发时止。现脉微弱而缓,舌苔白,恶风,自汗,面色萎黄,食欲减退,倦怠乏力,腹中隐痛,大便日行二三次,中杂白垢如涕,或带血色,轻度里急后重。诊断:久痢中虚,营卫不和。用小建中汤加白头翁,处方;桂枝3克,白芍9克,白头翁9克,炙草4克生姜4片,大枣4枚棕子糖2枚调服。服2剂后症状消失,观察半年未见复发。(江西中医药;(7):38)按语:凭脉辨证,本案乃中虚久痢,正虚邪实。故一则用白头翁祛其邪以绝其本,一则用小建中汤补其虚以复其元。五、便秘蔡渔琴医案:黄某,女,30岁,l年10月5日初诊。思便秘9年,始则3—4日一行,无明显痛苦。婚后生育三胎,便秘加重,常6—8日不行,腹部时觉隐隐胀痛,如物梗塞,饮食减少。历经中西医治疗,屡用通导,或可见效一时。形瘦神疲,气短乏力,因大便秘结而诱发痔疮,常流鲜血,医院校查,除见脱出之外痔,余无异常。就诊时,巳4日未便。嘱取小建中汤7剂。服药后便觉肠鸣,腹部如有气体窜行,即大便1次,姑为羊屎样,后则解出黄色软便。服完7剂,又解大便1次,先硬后塘,硬亦无羊屎样。第2疗程,每天基本可大便1次。为巩固疗效,将原方加大10倍,浓缩成膏剂,坚持续用2月,每日大便通畅,体力逐渐康复。随访半年,无不适之感。(辽宁中医杂志;(4>;29转20)按语:本案便秘屡进攻下通导之剂,虽可暂快于一时,然中气之伤省日俱增,以形瘦神疲,气短乏力为辨。治疗“塞因塞用”,以小建中汤补益中气,调和阴阳,润燥养营。冀亏损渐盈,气盛营充,则其结自通。六、黄疸(溶血性黄疸)陈麟医案:资某,男,58岁,年3月9日初诊。患黄疸一年余,肝功检查:黄疸指数6单位,血清胆红素直接反应(一)、间接反应(十十),总胆红素3mg/ml。尿检:尿胆红素(一),尿胆元1:24,诊断为“溶血性黄疽”。服西药效果不显,延余医治。刻下:面部及肌肤发黄,色淡暗晦,两目巩膜微黄而暗滞,四肢软弱乏力,心悸短气,语言低微,纳呆,便溏,舌淡苔薄白,脉濡细。此属“阴黄”,乃脾虚失运,气血不能正常化生所致。治当温中健脾,补养气血。方用小建中汤合当归补血汤化裁:桂枝9克,白芍12克,炙甘草9克,大枣20枚,生姜3片,黄芪30克,当归6克,水煎去渣取汁,纳饴糖克口服,每日l剂。服7剂,饮食增进,面色转润,但大便仍搪。守原方加山药15克,连服20余剂,诸症悉除。(湖南中医杂志;(5):30)按语:本案黄疸见阴证、阴脉,当属阴黄。《景岳全书》云:“阴黄证,则全非湿热,而总由血气之败。……或劳倦伤形,因致中气大伤,脾不化血,故脾土之色,自见于外。”并云::此与湿热发黄者,反如冰炭,使非速救元气,大补脾肾,则终无复元之理。”本案用小建中汤,乃药中其本,果其效不凡。七、萎黄万健臣医案:彭某,年20余,身面俱黄,目珠不黄,小便自利,手足烦热,诸医治疗无功。予诊其脉细弱,默思黄疸虽有阴阳之不同,未有目珠不黄,小便自利者。脉证合参,脾届土为荣之源,而主肌肉,此为脾虚而荣血虚馁,不荣于肌肉,土之本色外越也。《金匮》云:“男子黄,小便自利,当与虚劳小建中汤。”当从虚劳治例,与小建中汤加参归以益气养荣。十余服.热止黄退。(中医杂志l(9>:25)按语:萎黄多由脾胃虚弱,或失血、亡血,以致气血虚损不能外荣肌肉所致。其特征是身面黄而小便利,此时,汗下渗利俱不可施,惟与虚劳失血同治为宜。八、虚劳低热(粟粒性肺结核)李风翔医案;五岁女孩,三个月来下午低烧,久治不愈。面白,体瘦,食少,精神萎靡,大便干,日一次,脉象沉细无力,舌质淡,苔正常,诊为虚劳。处方:小建中汤加党参、黄芪、当归。2剂后,热退神增,精神转佳。7剂后复诊,仍有低烧,依方继服14剂。(国医论坛;(1>:23)按语:观本案脉证,属气虚发热无疑。《素问?调经论》云:“有所劳倦,形气衰少,谷气不盛,上焦不行,下院不通,胃气热,热气熏胸中,故内热。”治当培补中气,调和阴阳。待中气建立.阴阳平衡,则发热自退,此王旭高所谓“土厚火自敛也。”九、高熟不退万桂华医案:唐某某,女,21岁。病已二十余日,因急性胃肠炎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后,吐泻诸症均除,惟留高热不退。曾服苦寒、甘寒、辛凉及西药磺胺类药物十余日,皆末获效。症状:高热烦渴,渴喜热饮而不多饮,小便清长,大便溏薄,面黄肌瘦,神疲乏力,不思饮食,舌质谈红,脉象细弱而数。证属气虚发热,拟“甘温除大热”法,宜小建中汤加减治之;白芍12克,白朮9克桂枝5克黄芪24克,大枣3枚甘草6克馅糖30克(冲服)。2剂而愈。(陕西中医<5)按语:气虚发热,多为低热不除,然亦有高热不退者,同样可用“甘温除大热”之法治之。本案脾气虚甚,故加黄芪、白朮以帮助气健脾之力。十、消渴吴达昌医案:张某,男,6岁。患者自年3月始有口渴,小便频数等症,后逐渐加重,至年9月份,每昼夜饮水量竞达多毫升,小便约20次,多次化验尿糖、血糖无异常,医院诊断为“消渴症”,住院治疗两天,症状无改善。年4月23日就诊:面色不华,精神萎靡,口渴、小便频数清长,纳差,舌淡苔薄白,脉沉无力。综观脉证,此乃脾阳亏虚,运化失常。治宜温阳健脾,予小建中汤。处方:饴糖30克,桂枝5克白芍10克,大枣l0克,生姜5克,炙甘草5克,水煎服(始糖溶化冲服),每日1剂,嘱服5剂。药后,口渴,尿频等症明显减轻。效不更方,再服15剂,每昼夜饮水减少至毫升左右,每晚小便3—5次,面容始转红润,纳增,精神好转。服药50余剂后,诸症悉除。1年后追访,未见复发。(湖南中医杂志l(6>34—35按语:口渴、尿频,消渴证也。然舌淡、脉沉,非阴虚燥热也,乃阳虚不运之象。益脾阳不足,失于运化,水津不布而下趋,故口渴,小便多矣。渴当饮水自救,怎奈脾惰不运,则饮愈多,而小便愈频。治当温中健脾,补土以制水,待水津四布,则口渴、尿频自除。十一、眩晕熊东明医案:邓某某,女,50岁。因常发头晕眼花、四肢麻木而来诊。初诊时需人扶持步行,消瘦、面色暗灰,眼青唇白,神疲寡言,说话极费力气。诉常有眩晕,坐时亦需人扶持,否则易倾倒,不欲食,大便难,小便微黄。舌苔白,脉沉迟。西医一向诊断为高血压病,中医辨为脾胃虚寒,拟小建中汤加减:桂枝15克,生姜24克白芍18克,炙甘草15克,大枣30克,党参30克,麦芽糖30克(溶服),水4碗煎服8分,温服。另配吉林参6克炖服。3剂后病情大有好转,头晕减轻,食欲增加,体力增强。以后继续用小建中汤加减,一月后症状基本消失。(新医学;>;)按语:本案为气血两亏,清窍失养而眩晕,《灵枢‘口问》曰:“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昔呜,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故治以小建中汤补养气血,健脾益胃,以治其本。十二、月经不调万桂华医案:刘某某,女,17岁。症状:面色淡黄心悸,月经量少色淡,40余天来潮一次,经行腹痛绵绵。四肢酸痛,手足烦热,咽喉干燥,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形体消瘦,四肢乏力,呼吸气弱,大便稀,小便清长,脉弱无力,舌质淡红无苔,证属脾土虚弱,生化无权,以致血虚亏损。治拟补中强脾,脾旺则能生血。用小建中汤:白芍18克,桂枝6克,炙甘草12克,生姜3片,大枣15枚,饴糖45克(冲服)。服2剂后,诸症痊愈。(陕西中医;(5):34)按语:脾虚不运,精微不化气血,气血亏少,则月经后期,量少,色淡。用小建中汤甘温益气,酸甘化阴,补胃健脾。待后天化源充盛,则月经自调。十三、痛经陈大启医案:戴某某,女,22岁,未婚。三年来行经腹痛,第一、二天痛剧,开始血量少,待三日血量渐多而痛稍减,色谈有块,周期尚准。平素喜暖畏寒,体倦乏力,不耐劳累,经至必服止痛片及中药,以求暂安。此次行经少腹痛剧,虽已过十余天,少腹仍绵绵作痛,时有发胀,舌淡苔白,脉细而迟,此系中气虚弱,气血不足,脾胃阳虚,寒积作痛,宣温中散寒,缓急止痛。给予小建中汤,连进10剂后,适值经再至,此次疼痛大减,末服止痛片,又续服20余剂,再次行经,疼痛未作。(北京中医杂志)按语:痛经病因各异,寒热虚实不同,倘因中气虚弱,脾胃虚寒,冲任失调,寒积作痛者,使用本方,可收温中祛寒、调理冲任、缓急止痛之功。
北京看白癜风医院哪个比较好北京哪里能治愈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