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细菌遇上IBD
2017-1-3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IBD病情迁延,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多种感染性并发症。
作者:上海国际医学中心夏璐
来源:医学界消化频道(CCCF—IBD学习驿站出品)
●病原微生物感染可能是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boweldisease,IBD)发病和反复发作的重要触发因素。
●由于IBD在治疗过程中经常会使用免疫抑制类药物,本身机会感染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
一、肠道重叠细菌感染与IBD的发病
重叠感染(superinfection)又称二重感染,活动期IBD患者合并肠道肠源性病原菌的重叠感染比例为6-19%。重叠感染造成肠道急慢性炎症从而成为IBD发病重要机制。年的一项研究追踪分析了例有急性胃肠炎病史的患者,发现与五万例对照组相比,感染性急性胃肠炎后发生IBD的风险比为2.4。研究发现与IBD发病可能相关的病原微生物包括副结核分枝杆菌(MAP),大肠杆菌,耶尔森菌,衣原体属,弯曲杆菌属和沙门菌属等。
副结核分枝杆菌可能与CD的发生关系更为密切,大肠杆菌是肠道的正常寄生菌,多数菌株对人体无害,但有一种特殊类型的粘附侵袭性大肠杆菌AIEC可侵入肠上皮并在巨噬细胞中复制,此种病原亦与CD有一定联系,可以促进TNFa产生并诱导形成肉芽肿。沙眼衣原体是一种常见的性传播疾病,可导致临床表现类似溃疡性结肠炎的直肠炎症,但是否直接与IBD相关证据不足。弯曲杆菌通常通过污染的水源或食物感染,弯曲杆菌感染者50%病原可侵入结肠粘膜造成血性腹泻,空肠弯曲菌是感染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之一,而其另外一种菌株简明弯曲菌Cconcisus可见于人类口腔,则可能导致肠道慢性炎症,并与IBD的发生有关,是IBD除了艰难梭状芽孢杆菌之外最常见的肠道重叠感染。沙门菌属是食物源性急性胃肠炎的主要原因,而其和弯曲杆菌合并感染可能增加IBD的发病危险,一项队列研究发现,这种因素对UC和CD的作用相似。在各项研究中以上单一病原与IBD相关性的证据并不充分,因此还需要进一步临床观察。
肠道重叠感染也会加重IBD的病情,目前主要的研究领域集中在巨细胞病毒(CMV)和艰难梭状芽孢杆菌感染(CDI),一方面因为这两种病原感染发病率较高,此外其感染也可能造成病情的急骤加重以及治疗效果较差。CDI的危险因素包括免疫功能下、使用抗生素、长期住院及老年等,许多研究显示IBD是CDI的独立危险因素,特别是UC,同样CDI也会促进IBD疾病活动度、增加结肠切除率和死亡率。活动期患者CDI率高于缓解期,应用激素治疗或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可能增加IBD患者感染的风险。ECCO指南建议IBD有结肠病变者每次复发均应进行艰难梭状芽孢杆菌的筛查。
二、IBD的机会性细菌感染
炎症性肠病现代治疗的标志是广泛使用了免疫抑制剂和生物制剂,部分患者还合并使用皮质激素,这些药物均能抑制患者的免疫功能从而导致机会感染的增加。既往一般探讨所谓的有害微生物或致病性微生物,包括肺炎链球菌、李斯特菌、诺卡菌、沙门菌、嗜肺军团菌等,但目前研究人员开始越来越北京公立治疗白癜风医院北京有没有专治白癜风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