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养生的要穴肚脐
2017-6-15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肚脐,位于腹部正中央凹陷处,是新生儿脐带脱落后,所遗留下来的一个生命根蒂组织,属于中医经络系统中任脉的一个重要穴位——神阙穴。神阙穴是全身个穴位中唯一看得见、摸得着的穴位。对神阙穴名含义的解释,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指神之所舍其中,即生命力所在处;另一种是指神气通行出入的门户,为胎儿从母体获取营养的通道,并维持胎儿的生命活动。
人体先天的禀赋与这个穴位关系密切,古人有“脐为五脏六腑之本”、“元气归脏之根”的说法。肚脐皮薄凹陷,无皮下脂肪组织,皮肤直接与筋膜、腹膜相连,很容易受寒邪侵袭,但同时也便于温养,故神阙穴历来是养生要穴。
温养肚脐,可鼓舞一身之阳气。神阙穴邻近胃、肝胆、胰、肠等器官,通过对神阙的温养,还可以治疗腹痛、腹泻、急慢性胃痛、胃下垂、顽固性呃逆、功能性消化不良、结肠炎、脱肛等病症。
温养肚脐可鼓一身之阳气
神阙穴邻近胃、肝胆、胰、肠等器官,通过对神阙的温养,还可以治疗腹痛、腹泻、急慢性胃痛、胃下垂、顽固性呃逆、功能性消化不良、结肠炎、脱肛等病症。往下可以温肾,上润养五脏,《伤寒论》上说人类大多慢性疾病往往是湿气寒气邪气入侵,未能排除体外而导致阳气不足,五脏不调,所以百病易生。
保暖肚脐
肚脐是最怕着凉的地方。肚脐和腹部的其他部位不同,脐下无肌肉和脂肪组织,血管丰富。作为腹壁的最后闭合处,皮肤较薄,敏感度高,具有渗透性强、吸收力快等特点。因屏障功能较差,在人体又属相对虚弱之地,易受凉而染风寒。
睡眠时更要注意脐部的保暖,以免引起腹泻或感冒。尤其对于年轻女性而言,特别是经期女性,血管处于充血状态,穿露脐装最易因受凉而使盆腔血管收缩,导致月经血流不畅,时间长了会引起痛经、经期延长、月经不调等。
此外,穿着露脐装会使腰腹部裸露,容易受冷热的刺激引起胃肠功能的紊乱,导致病菌的入侵,出现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系统疾病。而且脐部肌肤较娇嫩,易于受损,脐眼又容易汇集污垢,如不小心也会引起感染。
揉按肚脐
按摩脐部可促进胃肠蠕动,有助于消化吸收,大便溏泻者可调,秘结者可通。方法:仰卧,两腿弓起,先以右掌心按于脐部,左掌放于右手背上,顺时针轻轻按摩36圈。然后,换左掌心按于脐部,右掌放于左掌手背上,逆时针轻轻按摩36圈。
每晚睡前空腹,将双手搓热,掌心左下右上叠放贴于肚脐处,逆时针做小幅度的揉转,每次20~30圈,也可起到温养神阙穴的作用。
经常坚持揉按肚脐,可以健脑、补肾、帮助消化、安神降气、利大小便,加强肝脏肾脏的新陈代谢,使人体气血旺盛,对五脏六腑的功能有促进和调整作用,而且可以提高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艾灸肚脐-“脐疗”
古时有不少“灸脐”使人健康长寿的记录。其中用艾条灸肚脐,是日常一种实用性很强的保健治疗方法。我们可以把艾条的一端点燃,放在距离肚脐处皮肤2~3厘米处悬灸,持续时间为10~15分钟。因为艾条本身就有温通经脉、理气祛寒的作用,用它灸神阙,可发挥刺激穴位和燃艾温热刺激的双重作用。
灸此穴可以提高NK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从而达到抗病强身保健的作用,具有温阳固脱,苏厥救逆,补中理气之功效。《医学入门》中说:“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高血压患者或容易上火生疮、饥饿状态的人,以及饭后2小时内最好不要灸。
从肚脐眼的形状可以看出身体健康与否
1.向上形:肚脐眼向上延长,几乎成为一个顶端向上的三角形。具有这种肚脐的人,应多留意胃、胆囊胰脏的健康状况。
2.向下形:应注意预防罹患胃下垂、便秘、慢性肠胃疾病及妇科疾病。
3.圆形:女性肚脐若为正圆形,表示身体健康,卵巢功能良好。
4.海蛇形:为肝硬化等肝脏疾病的征兆,要小心注意。
5.满月形:看起来结实丰盈,下腹有弹性,对于女性来说是卵巢功能良好的表征。
6.肚脐偏左:应预防肠胃功能不佳、便秘或大肠黏膜病变。
7.肚脐偏右:应注意肝炎、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
8.肚脐凸出:当腹部有大量积水或卵巢囊肿时,肚脐就会向外突出。
9.肚脐凹陷:肥胖或腹部发炎时,如粘连性结核性腹膜炎,肚脐会向内凹陷。
10.肚脐浅小:表示身体较为虚弱,体内激素分泌不正常,浑身无力,精神状况不佳。
想了解更多艾灸相关知识,请白癜风专科医院山东北京白癜风哪个医院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