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堂梁冬对话刘力红2身心性的关系

2020-8-8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01

王凤仪先生的学问:10%身,30%心,60%性

继续请到广西中医学院经典中医临床研究所首席教授,《思考中医》作者刘力红老师一起来分享关于疾病的很重大理论体系。梁冬同学先对上期的话题进行一个总结和分享,因为有些朋友可能没有看到或听到。

在上期的时候,刘老师作为一个受过严格的医学训练的教授级的人物,他自己认为在此之前所接受的关于中医教育,再严格都是有某种缺陷的。而令他产生如此大的震憾和影响,是缘自于年他在北京接触到了一门学问“身心性的学问”。这门学问的发起人是来自于清末民国初年的一位老先生,一位农民,但这位农民也不知道什么原因,总而言之就明白了一些很基本的道理,这个道理就是:任何一个人都是由三个元素来构成的,或者称为三个层面的元素来构成。这三个层面的元素在一个人的人生里其实是有不同的权重。

人分成这三个层面内容:“身体,心,性。”身体在人的生命里大致占比例仅为10%;“心”占到30%的比例;“性”在人的生命里其实占到了60%的比重。所以常常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就是身体上的病是由于人的心和人的性出现了某一些偏差而带来的结果,这是人为什么会生疾病的一个理论体系。而刘老师作为一个受过严格中医教育训练的医生,发现自己在临床当中,亲身地印证了这理论体系的真正价值。刘老师发现说,一个人如果在“心”“性”里若有怨、恨、恼、怒、烦这样负面情绪的话,是会真正地导致自己身体的严重疾病的最底层代码原因。

待续:乙丑.国学堂--梁冬对话刘力红2-“心”“性”和疾病.乙丑.[“身体”疾病更需要“心性”上问题的解决]

02

“身体”疾病更需要“心性”上问题的解决

刘老师说如果真正要解决一个人身体上的病,不仅仅是要从其身体层面上看,最重要的是要往最高的或是更深层面上去看,去看其“心性”里的这一类问题。而一个人的“心性”又是不一样的,每个人与生俱来都有光明的一面,只不过被自己某一些禀性所覆盖了,像乌云遮住了太阳一样,而这些“乌云”在自己“心性”里就是怨、恨、恼、怒、烦,这些负面情绪不仅仅令到自己不快乐,不健康,不成功,更重要它令到自己浑身疾病缠身,几乎某种程度上身上的所有疾病都与自己的这些负面情绪有关。

这具体讲讲这五种负面情绪:怨、恨、恼、怒、烦。其中“怨”这种情绪对人身体的伤害比想像的大很多。实际上"怨"是最带根本性的。实际上这五种情绪叫五毒:怨、恨、恼、怒、烦。而怨属土就是说“怨”对应的是土系统,土又分阳土和阴土。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里,每两个合一起就是:“甲乙木,丙丁火,戊己土,庚辛金,壬癸水”。其中:甲就属阳木,乙就属阴木;丙就属阳火,丁就属阴火;戊就属阳土,己就属阴土;庚就属阳金,辛就属阴金;壬属于阳水,癸属于阴水。

就是五行都有阴阳面,实际上如果用五行来去描述天性,“天性”实际上是不好描述,反正它是这样,有一个总体的性,就是纯阳的,至善的。但如果要勉强地用五行的性去描述,实际“天性”就属于五行的阳面特征。比如阳木,阳火,阳土,阳金,阳水。而“禀性”就属于五行的阴面特征,就是障碍所有的阳性因素起作用的,所谓称为“毒”。土中的阴土,就是“怨”的特征就要从五行去分析,木火金水是各有所主:木是主春天,火是主夏天,金是主秋天,水是主冬天,土是不主时的,但中间的“土”事事都要它构成,事事都要它参与。

在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把中“土”定为五行之主,就五行的主宰,那么这是很有道理的。在《黄帝内经》实际上也是这个思想,就五行的运行跟土很有关系。刚才说到“土”参与五行的运转,比如说春天到夏天,春三月和夏三月中间有18天,春末夏初有18天就是春季最后18天是属土性的。这叫“土不主时旺于四季,各十八日寄至”。也就是说,“土”不主春夏秋冬,可是管春夏秋冬每个季节的最后一月叫寄月——寄春、寄夏、寄秋、寄冬,每个寄月的最后18天,实际上就是交替到下一个气候,这一个时空就是“土”。梁冬同学听说就很多跟脾胃有关的病,都是在每个季节的寄月最后18天里爆发出来的。这个就已经说明了五行的运行,事事运行跟“土”有绝对的关系。

待续:丙寅.国学堂--梁冬对话刘力红2.丙寅.[“不怨人”的医学意义]

03

“不怨人”的医学意义

另外就是在《黄帝内经》里说,人也是一个虫,就是把所有动物都比喻为虫。比如分为:毛虫,羽虫,介虫,倮虫、鳞虫,其中介虫就是有甲壳的一类,像乌龟,甲壳虫等等,就是有硬壳一类的动物。鳞虫就是指鱼,身上长鳞的就叫鳞虫。倮虫就是身上,像人这样完全没有什么东西,裸露的东西,就叫倮虫。羽虫就是有羽毛,可以飞的动物,如鸟,鸡等。毛虫就是身上长毛的动物,例如猫,老虎,狗等等。《黄帝内经》是这样对生物进行划分的。例如在《水浒》里提到毛虫就是指老虎。

在这五虫里人为倮虫之长,就是说人是倮虫的代表,是最具有裸性的生物。也就是说实际上从五行分类来说,“人”是属“土”的,所以,对人来说土就很重要了。人和土格是有一种更加深层次,从动物层面上的一个对应关系的。

刚才刘老师讲到《黄帝内经》中国古代文化是把世界动物分成倮虫、鳞虫、毛虫,介虫和羽虫的。而中间的倮虫代表是“人”,代表动物就是人,倮虫又是与“土”相对应的。人在动物五行里是属于土格的。所以研究人,实际上要从“土”上去用功。中医历史上就专门医家叫李东垣(yuan),因为说到五毒的时候,也是特别特别地提出“怨”的重要性,怨的危害性。“怨”这种毒可以说危害最大,也是最根本东西。曾经在《年谱语录》里面,有这么一个故事当时在东北地区也是很有名的学问家,这位很有学问的先生就来找李东垣,很恭敬的来请教,李东垣给他的回答就是三个字——不怨人。当时这位先生就非常不满意了,毕竟他是有头有脸的人,有身份,有学问,又有社会地位的人,好不容易毕恭毕敬的来问老先生,当时看起来就是个庄稼人的李东垣,就这么被打发了。但他也没辙,只好回去了,自己也好好想,这老头不会骗自己吧?好好琢磨琢磨,慢慢琢磨,一天一天地去感悟,最后他终于悟出来了。“不怨人”这三个字,让他受益无穷:整个身心获得大的改变。最后他做了一首词说:“善人叫我不怨人,此是成佛大道根,从今以后天天问,你还怨人不怨人。”就是这“不怨人”乃至于提到一个成佛的大道根,儒释道的佛教,是最高的品味了。它是这个的根本,道根。

所以从今以后天天要问自己,你还怨人不怨人?“不怨人”实际上已经超越了医学的意义,就是已经延伸到人生的各个层面,但跟医学又有至关重要的关系。

刚才讲到“怨”的情绪,这是“禀性”导致的问题,是比较基本面的,而且是很多身体疾病的真正情绪面的基础。王凤仪老先生还专门讲到“怨”这种情绪往往会让人产生那种闷、腹胀、胃气上冲。这就是五行“性”的病,各有所主。也就是说因为“怨”是伤脾胃,脾胃伤到了就肚腹膨闷饱胀,会上吐下泻,会消化系统种种的病。用现代医学讲的就是胃炎,胃溃疡,整个胰系统等等很宽泛的,甚至严重到肿瘤-胃癌等都属于这系统的问题。

待续:丁卯.国学堂--梁冬对话刘力红2.丁卯.[“怨”为如何]

04

“怨”为如何

“怨”实际上,就是一种由不满意而生起的情绪。不满自己的意,不满自己的愿,不符合自己的想法,而产生的一种基本情绪。就是说这事没做好,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老觉得是别人的问题。实际上“怨”从方向来讲就是朝外的,因为“怨”实际上就是一种有对待的关系。就是说不满意了,如果自己没有一个“对”的,又怎么会产生不满意的情绪呢?“怨”实际上是一种不满意的情绪,不符合自己的理想、要求等最基本的情绪。

中医为什么会那么强调“怨”-“埋怨”的情绪呢?返照自己常常听到或者自己都说:“你怎么这样呢?”实际上“怨”是最容易产生的一种情绪,差不多是很多人包括刘老师自己过去也是这样子的,差不多事事都在埋怨着。因为与人打交道,其实完全满意的人、事、物都是非常少的。古人讲,“不如意者,十之八九”。产生“怨”的原因是太多太多,而由于不满意而产生的一种埋怨的基本情绪,实际上再往周围去延伸,就是“恨”了。如果没有一开始的不满意的情绪因素,后面就不会产生的“恨”了,“因怨生恨”。没有这个“怨”的情绪,就更不会产生“怒”了,就不会拍桌子的。没有这样一个“怨”的情绪,实际上也不会产生“恼”了,也不会产生“烦”。所以说这个“怨”是最基本的情绪因素。

可以这样推论很多病也许发生在心脏上,也许发生在肝上,也许发生在肾上,开始的时候都是因为脾土的问题带来的,而脾土问题是因为“怨”的原因带来的。就是说“怨”是一个原始的滋生因素。虽然说“恨”伤心“心”这系统的疾病跟“恨”的情绪有很大的关系,“肝胆”这系统的疾病跟“怒”的情绪有很大的关系,但是为什么会产生“恨”呢?为什么会产生“怒”呢?实际上都是由“怨”这个基本情绪慢慢去延伸出来的。

所以如果我们把“怨”堵住了或者说把“怨”除掉了,实际上其它的四种负面情绪就没有了基础。例如做妻子的埋怨自己丈夫不够体贴;做丈夫的埋怨自己妻子不够温柔;做老板的埋怨员工不够聪明/工资太高;做员工的埋怨老板太苛刻/工资太低;做客户的埋怨商品/商家不够诚信;做企业的埋怨消费者太过刁蛮等等,这些其实这些事情本身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因为这些事情而产生的“怨”的情绪却是自己的事儿,而且这种“怨”最大的问题是,会转换成自己身体疾病的深层次的原因。这就是王凤仪先生的一个很重要的思想逻辑,也是刘力红老师分享的很重要的逻辑。

待续:戊辰.国学堂--梁冬对话刘力红2.戊辰.[“怨”就是“我执”,“不怨”便“无我”]

05

“怨”是“我执”,“不怨”便“无我”

刚才讲到“怨”这种情绪,很多人都会不小心地忽略这种情绪,的确有很多问题不是自己造成的,很多是外界的原因造成的,所以自己就可以堂而皇之把自己的失败,把自己不如意推到别人身上,推到外界原因上。于是就变成了“怨”。“怨”最大的问题是最后反作用于自己身体的。这就是很有意思了,要琢磨为什么会产生“怨”这种情绪?为什么会产生不满意的情绪?实际上可以借助佛家的用语就是对自我的一种看重,对自我的一种执着——所谓“我执”,以自我中心的一种状态。现在都强调“我的地盘听我的”,实际上这是一切糟糕的根本所在。之所以不满意,之所以怨,其根本是在这里,就在“我执”上,就是觉得自己比别人重要,自己比别人大。所以一切要如我所愿,一切要以自己为中心,实际上世界不是为你在运作的,多数是不如你所愿,不由你所望的。由此而来的“怨”就会源源不断,源源不绝地产生了。

也可以这样说,所有有脾胃方面疾病的人,都应该反醒一下,自己身上是不是有怨气,这是最基本的层面。实际上其意义不仅在疾病上,有些有怨的人不一定就会发生脾胃的疾病,都是一个综合因素,“因缘和合”,但“怨”就是一个主因,如果有了媒介,这“因”就会成熟变成“果”。

“不怨人”是有更深层面的意义,“此是成佛大道根”。实际上“不怨人”在疾病上的意义就是说:“杜绝了怨,基本上来说可以很大程度上杜绝了脾胃系统的,消化系统的疾病。”至少其主因给抠住了,拿掉了。这仅仅是一个很小身体方面的意义,其更大的是人生意义上的问题:因为从“怨”里不断深挖就发现产生“怨”就是对自“我”的“执”着。如果能够把自我铲除掉了,那就是“无我”。无我的境界从佛的角度那就是菩萨了;从儒家的角度那就是君子了;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全心”不是指90%的心,80%的心,要的就是%的全心全意都为人民服务了,自然就没有一私心,没有丝毫的心为自己,没机会了。但是实际上这样的服务,刘力红老师认为是一种替补疗法。因为想到别人,自然因为自己有这个心,就这样想到了别人,就想多一份别人,就少想一份自己。这时候的“我”就在慢慢地削弱,慢慢地瓦解,到最后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按照佛教判断,那一定就是个菩萨。

待续:己巳.国学堂--梁冬对话刘力红2.己巳.[”不服人“者为”不善“]

06

”不服人“者为”不善“

要全心全意,要全身心地投入,要包括生命地三个元素“身、心、性”都要做到。梁冬同学就好奇了说,焦裕禄也算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了,那为什么焦裕禄还得病呢?这个就要探讨了,这个就很值得探讨了,这应该是很深层的问题,也是引起非议的问题了。前不久刘力红老师地一个很好朋友谈起一件事情,在之前介绍过的一位朋友,是位艺术家,很不错的艺术家,非常非常好人,很善良,仗义疏财,是一位很敬佩的人,突然有一天说,这位朋友得了中风,脑梗了。也就是说那位大家都认为义薄云天,仗义疏财的一个人,很长时间的交往刘老师是很佩服他的,这人很善良。

但是刘力红老师一听到其得的病(脑中风),就说这人不见得“善良”。刘老师的这位朋友听了很诧异说:“此话怎讲?”就是他认为的这样一个好人,刘力红老师却说他并不善良。刚才讲到性,心,身;在“性”这层面的时候,有一句话叫“性不服人不善”就是说性不服人,在“性”中是不服人的人,这人叫“不善”。以前觉得“善”就是做“好人好事”,其实远远不只这样,实际上“善恶”到“性”这层面就不好讨论了,因为其“标准”不一样了,它已经不在思想上讨论了。

刘力红老师说就不具体在一个有形有象的层面去讨论了,在“性”层面上的讨论“不服人”是“不善”。这样来说这人一定是一个很不服人的人,就因为其得了脑中风看出来。刘老师说之所以会得脑中风,因为它是属“木”系统的病,“阴木”系统的病。阴木系统的一大特征就是不服人,倔,强,硬,顶,撞等,就是有点“老子天下第一”的这种感觉。常有这种负面禀性上的问题,就会体现在“脑中风”这类疾病上。“木”是主风的,东方生风,“中风”这类疾病属于“木”系统的疾病,“木”对应在儒家的“仁、义、礼、智、信”的“仁”上面。光明面是“仁”,阴暗面就“不仁”,不仁肯定就是不善,不仁不义怎么能讲善。所以“性不服人不善。”

实际上虽然其人可以做种种善事,但在其性中"不服人",其根本层面就不善,对人家的优点不肯定,能说是善吗?最后刘老师的这位朋友听了这句话后叹道:“诶,你这倒说对了,我跟他交往那么多年,没有从他口中听到一个人好的地方”。就是说从来不表扬别人,他觉得没有一个人比得上自己,打心眼里就觉得“老子天下第一”,从来没有去赞叹过别人的美好一面,然而每个人都有优秀的一面,就算是恶人也有他好的地方。

刘老师做为中医学教授分享一个很重要的观念就是:所有身体品质上的疾病,都和自己的性格/性情里的某种负面情绪有对应关系的。刚才讲到的脑“中风”可能就和“不服人”,“硬顶撞”的情绪有关联的。

这真的是很深刻的提醒,再去想想如果自己是长得像木形人格,又瘦又高,玉树临风,但是,平常硬顶碰的,对领导总是不满,那么就要想想,有一天万一中风会怎么办呢?

待续:庚午.国学堂--梁冬对话刘力红2.庚午.[刘有生先生的“性理疗病”+刘力红老师自我剖析]

07

刘有生先生“性理疗病”+刘力红老师自我剖析

继续回来和《思考中医》作者刘力红老师一起学习关于身、心、性的话题。之前聊到说,其实不同的禀性里负面情绪,就姑且套用现代词汇“负面情绪”,都会反向作用于自己身体,成为身体疾病的一部分。刚讲到“埋怨”情绪会对脾胃系统,即“中土”用中医的话来说,“土”系统的疾病带来某种影响。而“不服人”,“顶撞”,觉得“自己都是最好的”,往上长,别人都不如自己的一种情绪,所带来的脑中风的疾病。

刘力红老师说其它相对应的内容当然是很多很多,从临床上接触这门“身心性”的学问以后,不断地

转载请注明:
http://www.jiachenggw.net/fmjhyy/1215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