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分枝杆菌属及检验
2021-12-10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一、A1
1、结核菌素是一种
A、蛋白
B、多糖
C、溶血素
D、脂类
E、蜡质D
A
年,Koch由结核分枝杆菌提取出结核菌素,现称之为旧结素(OT),其活性部分主要为蛋白质。
2、经抗酸染色找到结核杆菌报告为“++++”的细菌数量为
A、每个油镜视野1~9个
B、每10个油镜视野1~9个
C、每个油镜视野10个以上
D、每个油镜视野1~9个
E、每5个油镜视野1~9个
C
直接涂片抗酸染色检查抗酸杆菌,报告方法为:①-:全视野(或个视野)未找到抗酸杆菌;②+:全视野发现(3~9)抗酸杆菌;③++:全视野发现(10~99)抗酸杆菌;④+++:每视野发现1~9个抗酸杆菌;⑤++++:每视野发现10个以上抗酸杆菌。
3、下列关于结核分枝杆菌描述正确的是
A、类脂质为胞壁中含量最多的成分
B、产生外毒素
C、产生内毒素
D、耐药性低
E、一般采用革兰染色
A
结核分枝杆菌的细胞壁含有大量脂类,耐受酸,抗酒精,一般不易着色,若经加温或延长染色时间着色后,能抗3%盐酸酒精的脱色作用,故又称为抗酸杆菌,不产生内毒素、外毒素和侵袭性酶,致病物质主要是荚膜、脂质、蛋白质,革兰染色阳性,对多种抗结核药物产生耐药性。
4、用PCR检测痰中结核杆菌DNA时,痰标本的预处理一般采用下列何种物质
A、10%NaOH
B、20%HCI
C、14g/L柠檬酸钠
D、0.9%NaCl
E、4%NaOH
E
痰属于分泌物,临床上常用作结核杆菌DNA测定样本,由于痰标本中含大量黏蛋白和杂质,故在核酸提取时,一定要对标本进行前处理,即用4%NaOH液化,去除黏蛋白,然后用煮沸或蛋白酶、酚/氯仿等经典法提取DNA。
5、结核分枝杆菌在适宜条件下分裂一次所需时间为
A、20分钟
B、2小时
C、5小时
D、10小时
E、18~20小时
E
结核分枝杆菌为专性需氧,在无氧条件下迅速死亡。本菌生长缓慢,一般18~20小时分裂一次,最快的分裂速度为18小时一代。
6、下列有关结核分枝杆菌说法正确的是
A、结核分枝杆菌为专性厌氧菌
B、结核分枝杆菌为兼性厌氧菌
C、结核分枝杆菌为专性需氧菌
D、结核分枝杆菌对青霉素敏感
E、结核分枝杆菌革兰染色强
C
结核分枝杆菌培养特性:本菌专性需氧,在无氧条件下迅速死亡,在5%~10%CO2环境中可刺激其生长。
7、结核杆菌传播的主要途径
A、呼吸道
B、消化道
C、皮肤伤口
D、胎盘
E、接种
A
致病性结核分枝杆菌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受损伤的皮肤侵入易感机体,引起多种组织器官的结核病,其中以通过呼吸道引起的肺结核最多见。
8、下列何种细菌在一定条件可形成L型菌
A、军团菌
B、支原体
C、结核分枝杆菌
D、流感嗜血杆菌
E、衣原体
C
结核分枝杆菌在体内外经青霉素、环丝氨酸或溶菌酶诱导可影响细胞壁中肽聚糖的合成,异烟肼影响分枝菌酸的合成,巨噬细胞吞噬结核分枝杆菌后溶菌酶的作用可破坏肽聚糖,均可导致其变为L型,呈颗粒状或丝状。
9、下列何种细菌为革兰阳性杆菌
A、大肠杆菌
B、铜绿假单细胞
C、产气肠杆菌
D、结核分枝杆菌
E、肺炎克雷伯杆菌
D
结核分枝杆菌染色呈革兰阳性。
10、结核菌素皮肤试验用于检测
A、Ⅰ型变态反应
B、Ⅱ型变态反应
C、Ⅲ型变态反应
D、Ⅳ型变态反应
E、非变态反应
D
结核菌素试验利用Ⅳ型变态反应的原理,检测机体是否感染过结核杆菌。
11、抗结核药物中,RFP代表
A、利福平
B、异烟肼
C、链霉素
D、砒嗪酰胺
E、卡那霉素
A
利福平、异烟肼、乙胺丁醇、链霉素为第一线药物。利福平与异烟肼合用可以减少耐药的产生。对于严重感染,可用吡嗪酰胺与利福平及异烟肼联合使用。利福平即为RFP。
12、提高脑脊液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的阳性检出率的方法是
A、直接涂片做抗酸染色
B、做厚涂片,做抗酸染色
C、离心沉淀后,做抗酸染色
D、抽取标本后立即接种分离培养
E、置24小时后,取其表面网膜形成物做涂片或分离培养
E
正常脑脊液放置12~24小时后不会形成薄膜、凝块或沉淀,脑脊液形成凝块或薄膜与其所含的蛋白质,特别是纤维蛋白原的含量有关,当脑脊液蛋白质含量超过10g/L时,可出现薄膜、凝块或沉淀,结核性脑膜炎的脑脊液在12~24小时内呈薄膜或纤细的凝块,取其表面薄膜涂片或培养可提高阳性率。
13、关于结核分枝杆菌生物学特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专性需氧
B、抗酸染色阳性
C、培养的菌落呈颗粒结节状
D、耐盐性强
E、耐干燥
D
结核分枝杆菌为专性需氧,3%~5%CO2能促进生长。营养要求较高,必须在含血清、卵黄、马铃薯、甘油及含某些无机盐类的特殊培养基上才能生长良好。典型菌落为粗糙型,表面干燥呈颗粒状,液体培养时形成菌膜。结核分枝杆菌因胞壁含大量脂类故对理化因素抵抗力较强。耐干燥,在干燥的痰内可存活6~8个月。耐酸,在3%的HCl或6%H2SO4中不被杀死。
14、结核分枝杆菌常用的培养基是
A、沙保培养基
B、改良罗氏培养基
C、庖肉培养基
D、巧克力培养基
E、亚碲酸盐培养基
B
结核分枝杆菌初次分离需要营养丰富的培养基。常用改良罗氏培养基,内含蛋黄、甘油、马铃薯、无机盐和孔雀绿等。
15、目前广泛用于麻风分枝杆菌研究的动物模型是
A、大白鼠
B、小白鼠
C、恒河猴
D、犰狳
E、豚鼠
D
麻风分枝杆菌是麻风的病原菌,麻风是一种慢性传染病,早期主要损害皮肤、黏膜和神经末梢,晚期可侵犯深部组织和器官,此菌尚未人工培养成功,已用犰狳建立良好的动物模型。
16、属于胞内寄生菌的是
A、大肠埃希菌
B、痢疾志贺菌
C、麻风分枝杆菌
D、破伤风梭菌
E、霍乱弧菌
C
麻风分枝杆菌为典型的胞内寄生菌,该菌所在的细胞胞质呈泡沫状,称麻风细胞。
17、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结核杆菌菌落为
A、干燥颗粒状、不透明、绿色
B、干燥颗粒状、透明、乳白
C、石蕊颗粒状、不透明、乳白
D、干燥颗粒状、不透明、乳白
E、湿润颗粒状、透明、乳白
D
结核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一般需2~6周才能长出菌落。菌落呈干燥颗粒状,不透明,乳白色或米黄色,表面呈皱纹状,形似菜花。
二、A2
1、男性患者,1个月前感到疲惫、食欲减少、发热、咳嗽、咳痰带血丝,取咳痰行抗酸染色,镜下见到红色细长弯曲、分枝的杆菌,该细菌可能是
A、奴卡氏菌
B、放线菌
C、麻风分枝杆菌
D、结核分枝杆菌
E、流感杆菌
D
结核分枝杆菌和麻风分枝杆菌均为抗酸菌,但后者较前者短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