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婷中医养生第一课堂从肚脐看出身体健康

2016-12-29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肚脐为什么是养生要穴?在中医的治疗和养生中,我们经常能够看到按摩肚脐,或者脐剂这样的方法,为什么肚脐可以起到这样的养生功效,又有哪些注意的地方呢?

      梅婷中医

古人有“脐为五脏六腑之本,元气归藏之根”之说。并且在中医上,肚脐是重要的穴位———神阙穴的所在,且此部分皮肤非常薄弱。正因为如此,肚脐也是最怕着凉的地方。对神阙穴名含义的解释,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指神之所舍其中,即生命力所在处;

另一种是指神气通行出入的门户,为胎儿从母体获取营养的通道,并维持胎儿的生命活动

梅婷

人体先天的禀赋与这个穴位关系密切,古人有“脐为五脏六腑之本”、“元气归脏之根”的说法。肚脐皮薄凹陷,无皮下脂肪组织,皮肤直接与筋膜、腹膜相连,很容易受寒邪侵袭,但同时也便于温养,故神阙穴历来是养生要穴。

温养肚脐,可鼓舞一身之阳气。神阙穴邻近胃、肝胆、胰、肠等器官,通过对神阙的温养,还可以治疗腹痛、腹泻、急慢性胃痛、胃下垂、顽固性呃逆、功能性消化不良、结肠炎、脱肛等病症。

          从肚脐眼看出健康状况

形状1、肚脐偏右:应注意肝炎、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

形状2、肚脐偏左:应预防肠胃功能不佳、便秘,或者大肠黏膜病变。

形状3、肚脐凸出:当腹部有大量积水或卵巢囊肿时,肚脐就会向外突出。

形状4、肚脐凹陷:肥胖或腹部发炎时,如粘连性结核性腹膜炎,肚脐会向内凹陷。

形状5、海蛇形:为肝硬化等肝脏疾病的征兆,要小心注意。

形状6、圆形:女性肚脐若为正圆形,表示身体健康,卵巢功能良好。

形状7、满月形:看起来结实丰盈,下腹有弹性,对于女性来说是卵巢功能良好表征。

形状8、肚脐浅小:表示身体较为虚弱,体内激素分泌不正常,浑身无力,精神状况不佳。

形状9、向下形:应注意预防罹患便秘、胃下垂、慢性肠胃病及妇科病。

形状10、向上形:肚脐眼向上延长,几乎成为一个顶端向上的三角形。具有这种肚脐形状的人,应多留意胃、胆囊胰脏的健康状况。

运用肚脐保健的五个方法          

一、揉按肚脐

每天早上起床前、晚上睡觉时,排空大小便,去衣袒腹,天冷时可盖上被子,全身放松,仰卧床上,两手掌重叠放在肚脐上,先逆时针方向旋转圈,然后再顺时针方向旋转圈,经常坚持揉按肚脐,可以健脑、补肾、帮助消化、安神降气、利大小便,加强肝脏肾脏的新陈代谢,使人体气血旺盛,对五脏六腑的功能有促进和调整作用。而且可以提高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防止风寒等六淫的侵袭。

          

二、艾灸肚脐

将艾条一端点燃,在距离肚脐上3-4厘米左右的高度进行薰烤,施灸部位呈现温热舒适感时,固定不动,连续灸20—30分钟,以局部出现温热潮红为度。不论何种慢性病,多宜灸此,以助元气矣。灸此穴可以提高NK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从而达到抗病强身保健的作用,可使脑溢血昏迷及脑血栓昏迷者复苏,须长时间灸此半小时以上,具有温阳固脱,苏厥救逆,补中理气之功效。《医学入门》中说:“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灸法可以改善老年人血液变化指标,提高老年人骨密度。

          

三、肚脐拔罐

选大号火罐一个,应用闪火法,将火罐拔在肚脐上,15-20分钟取罐。肚脐拔罐可治疗哮喘、痢疾、久泻、荨麻疹、过敏性鼻炎等。

肚脐再配以足三里、膻中、大椎拔罐,每天或隔天一次,每次20分钟,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增加食欲,消除疲劳。

          为什么不能抠肚脐眼?          

肚脐眼是内脏与外界距离最近的地方,千万不能用力抠,可以先试着用潮湿的棉签轻轻地擦,动作一定要轻,只把边缘容易擦到的地方擦一下就好了。肚脐眼从本质上来说是脐带剪断后留下的疤痕,它通常可以是一个小凹陷或是一个小突起。肚脐下面的腹部肌肉形成一个凹陷,肚脐内很容易藏着污垢,不及时清洗,就可能产生异味。

    

小朋友的肚脐眼最初是凸出来的,这与健康并没有任何联系。

这是因为儿童的腹壁比较薄,体内器官在发育成熟之前压迫腹壁

从而使得肚脐眼受压迫而外凸,这完全属于正常情况。

当人体出现肝硬化、肝腹水、慢性肾炎等病情时

肚脐眼往往会凸出来,这是因为肚脐眼的组织比较软、薄,当高度腹肿时

就会凸出来,此时应该高度重视病情。

以上是肚脐上的一些养生方法,







































北京医院治白癜风
北京哪家的白癜风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
http://www.jiachenggw.net/fmjhys/557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