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博太拼熬夜喝咖啡吃外卖致年轻准博
2017-3-25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小李(化名)今年26岁,是一名刚考取苏州某高校的准博士。然而,本该意气风发、活跃在新校园的他,却在开学的第一天倒下了。目前,他正躺医院ICU(重症监护)病房里,且病情危急,随时都有失去生命的可能。
在小李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是什么让一名年轻的准博士躺到了ICU的病房里?一切都要从他考博太拼了说起……
病发前常打嗝
按偏方吸了一大口烟就晕过去了
半年前小李正一边准备博士研究生的入学考试,一边协助导师开展科研工作,以完成自己的硕士毕业论文。不知从何时开始,他发现自己打嗝打得厉害,刚开始次数不多,但后来越来越频繁,甚至影响到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考虑到当时正处于学业的关键期,医院做检查,而是自己去买了些助消化的药物服用。直到考完试、写完论文后,小李才在医院。医生初步诊断小李得的是“顽固性呃逆”,但始终查不出病因。医生怀疑小李是肠胃出了问题,但做了各种检查后还是没有发现病因。随着打嗝症状的加重,小李的生活逐渐不能自理,并逐步出现了高烧、呕吐、全身乏力等症状。
他的父母开始在小李身上尝试各种所谓的民间土方,比如催吐、吸烟等。但小李不仅打嗝症状没有缓解,体重还在3个月内瘦了近30斤。尽管如此,小李的家人还是让他坚持用偏方治疗。直到有一天小李按照偏方要求吸了一大口烟后,开始出现四肢无力的症状还昏过去了。
确诊结核性脑膜炎
病情发现晚治疗难度大
医院ICU病区的沈兴华副主任介绍说,小李刚被送来的时候神志不清,处于深度昏迷状态,鼻腔出血,体温非常高。
初步检查结果显示,小李的中枢神经系统存在感染症状,同时在他的肺部也发现了结核病灶,基本可以断定小李得的确实是结核病。考虑到小李一直以来的顽固性呃逆,医务人员判断这很可能与小李的中枢神经系统被感染有关。通过紧急组织外院神经科专家会症和多次院内结核病专家讨论,医生确诊引起小李昏迷的正是结核性脑膜炎。
令人惋惜的是,由于小李的病情发现较晚,医院救治时,病情已经发展得十分严重,因此救治起来十分麻烦,而且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尽管经过一段时间的药物治疗,小李的病情比入院初期要稳定,但仍没有脱离危险期,还需要继续观察和治疗。
结核性脑膜炎
结核性脑膜炎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脑膜和脊膜的非化脓性炎症性疾病。在肺外结核中大约有5%~15%的患者会影响到神经系统,其中以结核性脑膜炎最为常见,大约占神经系统结核的70%左右。最近几年来,由于结核杆菌的基因突变、抗结核药物研制相对滞后以及艾滋病患者的增多,国内外结核病的发病率及病死率逐年增高。
根据症状特点,医学界将“结脑”分为3期。1期:无特异性症状和体征、无意识模糊、无神经系统功能受损;2期:脑膜刺激征、轻度神经系统功能受损(如脑神经麻痹)、运动功能异常;3期:惊厥或抽搐、昏睡或昏迷、严重神经系统功能受损(如瘫痪或全身麻痹)。
病从何来
吃饭靠外卖,经常熬夜喝咖啡提神
小李学习非常刻苦,一路从本科读到博士,从没有让家人为他的学业担心。勤奋孝顺的小李平日里一直很健康,身体素质也不差,既不抽烟也不喝酒,怎么会得结核病呢?
小李父母透露,小李从本科的时候开始,就有熬夜的习惯,常常在实验室、自习教室一呆就是通宵,尤其是在考上硕士研究生那段时间,由于学业压力大,还要参与导师的科研,小李的饮食和作息就更不规律了。
等到准备博士研究生考试的那一年,小李不仅经常熬夜,还三餐不定,经常不吃早餐,而午饭和晚饭都靠叫外卖来解决,晚上则是常靠喝咖啡或红牛来提神。起初,小李父母还曾劝过小李要注意身体,但考虑到儿子的学业和他的心情,父母也不好多叮嘱,完全没想到这会儿孩子竟然会遭受如此的病痛。
据沈兴华介绍,小李确诊后,即使开始对症治疗,愈后的康复也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他的学业可能将无法继续,而且治疗费用对于这样一个普通家庭而言可能是天文数字。
专家提醒
饮食作息不规律是重要诱因
沈兴华提醒,90%的正常人体内都带有结核病菌,但其中只有不到10%的人会发病,其中一个重要诱因就是饮食作息不规律,压力大,过于劳累,从而透支身体。
结核病是一种年轻人极容易患上的慢性和缓发的传染病,其中80%发生在肺部,其他部位(颈淋巴、脑膜、腹膜、肠、皮肤、骨骼)也可能发生继发感染。
这种传染病主要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呼吸道传播,传染源是接触排菌的肺结核患者。随着环境污染和艾滋病的传播,结核病发病率越发高。除少数发病急促外,临床上多呈慢性过程。常有低热、乏力等全身症状和咳嗽、咯血等呼吸系统表现。这种传染病早日发现便能早日彻底治愈。
因此,年轻人一定要北京治疗白癜风的费用小孩白癜风能治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