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小贴士生命至上全力投入终结结
2022-6-23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yc/150505/4618897.html
生命至上·全力投入
终结结核
世界防治结核病日
年3月24日,是第27届世界防治结核病日。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出通知,将“生命至上全民行动共享健康终结结核”确定为今年的宣传活动主题。
一、认识肺结核
01
什么叫肺结核?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结核菌可能侵入人体全身各种器官,但主要侵犯肺脏,称为肺结核病。结核病,又叫“痨病”,可以算作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疾病之一,科研人员在埃及年前的木乃伊身上就发现过结核杆菌的痕迹。结核病是青年人容易发生的一种慢性和缓发的传染病。潜伏期4~8周。其中80%发生在肺部,其他部位(颈淋巴、脑膜、腹膜、肠、皮肤、骨骼)也可继发感染。人与人之间呼吸道传播是本病传染的主要方式。传染源是接触排菌的肺结核患者。
02
肺结核症状有哪些?
1)咳嗽:持续咳嗽三周以上,咳出的痰液中带有血迹,这种情况下注意肺结核的可能。肺结核引起的咳嗽主要是干咳,另外假如还伴有支气管结核,那么咳嗽就会比较剧烈。
2)咳痰:肺结核患者的痰液一为呈白色黏状,量少,有感染的情况下会咳黄脓痰。
3)咯血:如果结核发生坏死,会累及肺毛细血管壁,可此时患者会发现痰中带血,侵犯到了大血管,就会有咯血现象。严重情况下会发生死性的大咯血。
4)发热:肺结核最早期的症状就是发热,轻者会经常在午后感觉身体发热,测量温度一般在37~38℃之间,次日凌晨退热。严重的患者常合并感染,因此会有寒颤高热的情况发生。
5)日渐疲劳、消瘦、盗汗:患者会有全身的不适感,经常感觉乏力疲劳,晚上睡觉时容易出汗,有腹胀恶心的症状,吃饭也表现的饮食不思,便秘、腹泻这些胃肠道疾病的症状都是肺结核患者常见的症状,整个人会变的消瘦很多。
二、肺结核与肺炎、新冠肺炎的区别
01
三种疾病的原因不同
肺结核:是一种因为结核杆菌而造成的一种呼吸道的慢性传染疾病,主要是因为呼吸道的传播感染的,比如患者咳嗽还有说话都有可能把病菌传播到空气中。
肺炎:主要是各种微生物和一些致病因素在患者肺部引起炎症现象,比较常见的就是感染。当然患者也可能是因为化学或者药物等等引起的肺炎,比方说患者接触了有毒的气体,大量的去吸烟,和所生活的环境存在严重的空气污染等等。
新冠肺炎:新冠肺炎是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属于病毒感染,普通群众一旦感染很快就会发病,且病程进展迅速。
02
三种疾病的表现不同
肺结核:肺结核病人会出现咳嗽、咳痰或痰中带血等症状,痰量较少,持续时间较长,结核病人也会出现发热,但一般为午后潮热,同时也会出现盗汗、乏力、体重下降等全身表现。
肺炎:起病较急,病人主要是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发热时温度一般较高,可以咳脓痰,并且出现呼吸困难等。
新冠肺炎:新型冠状病毒人群普遍易感,发病时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逐渐出现呼吸困难,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腹泻等症状,轻型患者仅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等。
03
三种疾病影像学表现不同
肺结核:肺结核的胸片上可以看到虫蚀样阴影,呈典型的干酪样病变或是肺内的空洞影,多位于尖段或下叶背段。
肺炎:肺炎一般需要继发型肺结核鉴别,肺炎的胸片表现为密度较淡且较均匀的片状密度影,经过一定疗程后,1-2周后阴影被吸收,胸片会有明显改变。
新冠肺炎:新冠肺炎影像学的表现因感染严重程度以及病程不同,表现也不一,早期多是以单发或双肺多发斑片状磨玻璃影为主,其病变多分布于肺底和胸膜下,主要是以肺的外周带,有时可以伴有轻度的支气管充气征。当随着病变的进一步的进展,此时其炎性病灶可以逐渐增多,范围也可以逐渐的扩大,累及多个肺叶。部分病灶可以出现实变样改变,则表现为磨玻璃影和实变影混合存在,有时还有轻度的条索影形成,少有胸腔积液的出现。对于重症的患者,此时双肺病变更加广泛出现弥漫性的间质性改变,有时可以有实变影的形成,部分患者还可以出现白肺的表现。
04
三种疾病治疗上的不同
肺结核:一般采用抗菌是无效的,必须要用专门的肺结核药物,并且患者的治疗时间相对较长。
肺炎:主要包括感染治疗和预防并发症,一般会予以止咳药物、解热镇痛药、抗生素这些药物,但具体的治疗方法还需要考量病原菌类型、肺炎严重程度等多方面因素。
新冠肺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目前还缺乏针对病原体的有效抗病毒药,现在主要采取隔离治疗以及对症支持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也就是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肺内炎症,治疗方法主要是以抗病毒药物为主,包括抗病毒的中药以及抗病毒的西药。另外根据炎症的程度选择其他的药物,如果严重程度重影响了呼吸,出现了呼吸困难、呼吸窘迫等情况,可以辅助呼吸机或者ECMO,如果合并了细菌感染,需同时用抗生素。再就是配合其他的全身支持治疗,比如增加免疫力,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等。
结束语
不管哪种疾病,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是非常有效的防控方法。生活中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经常开窗通风促进空气流通;加强锻炼、规律作息、健康饮食,提高自身免疫力。生命至上,全力投入,抵御疾病,健康你、我、他!
文字:来源于网络
编辑:黄成文
审核:张云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