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脏腑膀胱
2018-6-22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学艺贵乎明理,理明方能艺精,理不明,艺不精,怎能济世救人,做苍生大医!
膀胱,六腑之一,位于下腹前部中央,呈囊状。其主要功能是贮存水液,经气化排出尿液。在哺乳类,它是由平滑肌组成的一个囊形结构,位于骨盆内,其后端开口与尿道相通。膀胱与尿道的交界处有括约肌,可以控制尿液的排出。
膀胱内部
膀胱内部分为三角区、三角后区、颈部、两侧壁及前壁。三角区为膀胱内较重要的部分,大半膀胱内病变,均发生在这一区域。
三角区的界限:两侧输尿管口至膀胱颈之连接线为三角区两侧缘,两输尿管口之间连接线(输尿管间嵴)为三角底线。自膀胱三角底线左右角朝上,朝外处条状隆起组织为粘膜下输尿管。膀胱三角之两侧缘为三角区和膀胱两侧壁之分界线,三角底线以外区域为三角后区,其他部分为膀胱前壁。做膀胱镜检查时必须熟悉这些解剖位置,方能明确病变部位。输尿管口一般为斜行裂隙状,也可能为卵圆形或圆形。若管口过度向中心倾斜,接近平线,则输尿管插管就比较困难,可使用端部弯曲的输尿管导管。
膀胱与其它结构之关系
膀胱最下面与耻骨联合、耻骨后脂肪、前膀胱静脉、及部分膀胱盆筋膜相连。膀胱两侧面和提肛肌,闭孔内肌、壁层盆筋膜、膀胱前列腺静脉丛等组织相连。
在男性,膀胱底部是和直肠间接相连的,中间有精囊,输精管壶腹及直肠膀胱筋膜,输尿管靠近精囊所在处进入膀胱。在女性,膀胱后面是与子宫膀胱间隙相连,但和子宫体是隔开的。在这一个腹膜间隙下面,膀胱是与子宫颈、前阴道壁直接相连的。在输尿管外侧,膀胱与前层阔韧带相连,子宫体和底位于膀胱之上。
内面观膀胱空虚时,其内粘膜面呈现许多皱襞,唯其底部有一三角形的平滑区,称膀脱三角,其两侧角为左、右输尿管口,下角为尿道内口。两输尿管口之间有呈横向隆起的粘膜皱壁,称输尿管门襞,是寻找输尿管口的重要标志。膀胱三角是膀胱镜检时的重要标志,也是结石和结核等的好发部位。
膀胱主要固定部分为底部、两侧和前面。
膀胱毗邻
膀胱空虚时呈三棱锥状,位于盆腔前部,可分尖、体、底、颈四部,但各部分无明显界限。充盈时呈球形,可升至耻骨联合上缘以上,此时腹膜返折处亦随之上移,膀胱前外侧壁则直接邻贴腹前壁。儿童的膀胱位置较高,位于腹腔内,到六岁左右才逐渐降至盆腔。空虚的膀脱前方与耻骨联合相邻,其间为耻骨后隙;膀胱的下外侧面与肛提肌、闭孔内肌及其筋膜相邻,其间充满疏松结缔组织等,称之为膀胱旁组织,内有输尿管盆部穿行。男性膀胱底上部借百肠膀胱陷凹与直肠相邻,在腹膜返折线以下的膀胱底与输精管壶腹和精囊相邻;在女性与子宫及阴道前壁相邻。膀胱上面与小肠袢相邻,女性还与子宫相邻。膀胱的下部即膀胱颈,下接尿道,男性邻贴前列腺,女性与尿生殖膈相邻。膀胱虚时,完全位于小骨盆腔内,耻骨联合后方,充盈时可高出耻骨联合上缘水平以上。膀胱底的后方,女性邻子宫颈和阴道上段,男性邻直肠、输精管壶腹和精囊。
膀胱生理膀胱平滑肌、膀胱括约肌及尿道括约肌与排尿动作有关。
平滑肌不同于横纹肌,横纹肌由体干神经支配,具有明显的运动神经纤维。平滑肌由自主神经系统双重神经支配,但未发现有真正的运动神经存在。平滑肌的收缩比较迟钝,但能持久,同时在神经切断以后,并不长期丧失它的紧张性。膀胱平滑肌的收缩是由尿液膨胀刺激引起的。
紧张性和收缩性是膀胱逼尿肌本身赋有的特性。这种特性可能是由于肌球蛋白在肌肉中活动的影响,也可能是血液中化学物质因素所造成。一般认为膀胱逼尿肌和膀胱颈部运动神经的作用是由副交感神经支配的。
正常排尿是一种受意识控制的神经性反射活动。当尿量达到00~毫升,膀胱内压升至60~70厘米水柱左右时,逼尿肌受到膨胀刺激,发生阵发性收缩。膨胀刺激的冲动,对平滑肌加强以后,排尿感觉由副交感神经感觉纤维,反映到脊髓反射弧,再由薄神经束传导到大脑中枢,随后高级排尿中心,将运动冲动,由降皮质调节束,通过盆神经、副交感神经输出纤维,到达膀胱,使膀胱逼尿肌收缩。排尿开始中间有一个潜伏期,当逼尿肌收缩时,所有膀胱各肌层,除基底圈外,均同时活动,但基底圈紧张性的收缩,仍能维持底盘扁平的形状。因此,膀胱颈仍然是关闭着的。在这一潜伏期间,内外纵肌层的收缩,对三角区肌的牵拉,使底盘开放,开始排尿。待膀胱近乎排空,仍有少量残余尿时,尿道旁横纹肌的收缩能打开底盘,使尿液排空。
此外,膀胱内容量与排尿感觉之间的关系还受精神因素和下尿路病变的影响。由于排尿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意识的控制,在膀胱充盈不足时也能完成排尿动作,因此,在精神紧张时,通常有人表现为尿意频繁。正常人在每次排尿后,膀胱内并非完全空虚,一般还有少量尿液残留,称为残留尿。正常成人的残留尿量约10~15毫升。残留尿量的多少与膀胱功能有着密切关系。老年人残留尿量通常有所增加。残留尿量的增加是导致下尿路感染的常见原因之一。
膀胱疾病膀胱炎: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疾病,尤以女性多见。本病在大多数病例不是作为一个独立的疾病出现,而是泌尿系统感染的一部分或是泌尿系统其它疾病的继发感染。膀胱的炎症可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种,两者又可互相转化,急性膀胱炎得不到彻底治疗可迁延成慢性,慢性膀胱炎在机体抵抗力降低或局部病变因素加重时,又可转化成急性发作。膀胱癌膀胱癌:膀胱在泌尿道中是一个囊,贮存由肾脏产生的尿液。膀胱被衬特殊的过渡细胞,当它受刺激时,外层的过渡细胞增生。这种过程增加了过渡细胞转化成肿瘤的可能,然后繁殖发展成一个恶性肿瘤。恶性肿瘤开始是很小的,浅的肿块长在膀胱的内壁。癌扩散通过整个膀胱肌,浸润到周围的脂肪和组织,并且如果不治疗,最终将侵入血流和淋巴系统。癌发现得越早,就越局限,治疗效果就越好。
膀胱结石膀胱结石: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主要发生于男性。原发性膀胱结石多由营养不良所致,现在除了一些边远山区多发于婴幼儿外已不多见。继发性膀胱结石主要继发于良性前列腺增生症,随着寿命的延长此病也逐渐增多另外结石容易发生在有尿道狭窄、膀胱憩室、异物包括长期引流导管和神经原性膀胱功能障碍等原发性膀胱结石多为单个性,呈卵圆形,继发性膀胱结石多为草酸钙磷酸钙和尿酸的混合性,为多个较小结石。
膀胱肿瘤膀胱肿瘤是泌尿系统中最常见的肿瘤。多数为移行上皮细胞癌。在膀胱侧壁及后壁最多,其次为三角区和顶部,其发生可为多中心。膀胱肿瘤可先后或同时伴有肾盂、输尿管、尿道肿瘤。
疾病预防
膀胱属六腑病候之一。膀胱是水液汇聚之所,有津液之府、州都之官之称。与肾相表里,有化气行水等功能。膀胱病则有虚寒和实热等不同病机。临床多见湿热蕴结、肾阳不足、气化失司所致诸病。突出症状是小便失常(如遗溺、癃闭、淋浊、溺时疼痛等)。《诸病源候论·膀胱病候》:“其气盛为有余,则病热,胞涩、小便不通,小腹偏肿痛,是为膀胱之气实也,则宜泻之;膀胱气不足,则寒气客之,胞滑、小便数而多也,面色黑,是膀胱之虚也,则宜补之。”《太平圣惠方》卷七:“虚则生寒,寒则脬滑,小便不禁,尿多白色,面黑胫酸,两胁胀满,则是膀胱虚冷之候也。”又云:“实则生热,热则膀胱急,口舌燥,咽肿痛,小便不通,尿黄赤色,举体沉重,四肢气满,面肿目黄,少腹偏痛者,则是膀胱实热之候也。”《素问·宣明五气篇》:“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溺。”不利多实,不约多虚(为膀胱气虚)。
《杂病源流犀烛·膀胱源流》:“膀胱病者,热结下焦,小腹苦满、胞转,小便不利,令人发狂。冷则湿痰上溢,而为多唾,小便淋沥,故遗尿。”根据不同的膀胱病证,分别选用宣通气化、渗湿利水、温肾固脬、清热通淋、化石等法。
诚心祈求人人皆喜乐,开慧明智,远离苦难!
如果你觉得对你有帮助,就转给你周围的朋友和亲人吧~
关于木易筋骨堂
公众平台:木易筋骨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