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腹膜后淋巴瘤的诊断要点

2016-11-19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本文结合病例介绍腹膜后淋巴瘤的诊断要点。

病例1

1.病史:女性患者,37岁,因腹胀1月,加重1周入院,无发热、疼痛、便秘、血便,无体重减轻。腹部彩超检查示「腹部占位,腹水」。

2.相关检查

淋巴结:颈部淋巴结、腋下淋巴结肿大;触诊:腹软,全腹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腹部触及包块。

CT平扫:

图1

图1~2:CT示腹膜后可见不规则软组织密度影,肠系膜周围及双侧腹股沟可见肿大淋巴结

CT增强:

图3

图3~4CT增强动脉期显示腹膜后软组织轻度强化,包绕邻近肠系膜上动脉、双肾血管及腹主动脉,即「血管包埋征」

图5

图5~6CT增强静脉期显示腹膜后软组织轻度强化,包绕邻近肠系膜上静脉、双肾血管及下腔静脉

3.影像表现

脾脏增大,实质密度均等并均匀强化。腹膜后及腹腔内肠系膜周围可见多发团状软组织密度影,边界不清,密度不均,增强可见轻度强化,与胰腺分界不清,包绕邻近肠系膜上动静脉、双肾血管、腹主动脉;腹股沟内可见肿大淋巴结影。盆腔内可见积液影。

4.诊断结果

巨脾。腹膜后及腹腔内肠系膜周围占位灶,考虑淋巴瘤可能。腹股沟内淋巴结影肿大。盆腔积液。

骨髓穿刺结果:非霍奇金淋巴瘤

病例2

1.病史:患者女性,67岁,因反复腹痛2年,复发1周入院。40年前患肺结核和颈部淋巴结结核,未正规治疗。

2.相关检查

血常规WBC13×/L,HB97g/L,中性0.24,淋巴0.61;肝功ALB26g/L,总蛋白55g/L,白/球0.87;专科体检:双侧腋窝和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CT平扫:

图7

图7~8CT平扫可见双侧腋窝、纵隔、腹膜后可见多发肿大淋巴结,腹膜后可见不规则软组织密度影

CT增强:

图9

图9~10CT增强动脉期腹膜后可见不规则软组织密度影,增强扫描可见轻度强化,且肿块包绕髂血管,形成「血管包埋征」,双侧腋窝、纵隔、腹膜后可见多发肿大淋巴结

图11CT增强静脉期腹膜后可见不规则软组织密度影,增强扫描轻度强化,且肿块包绕髂血管

3.影像表现

脾脏体积增大,实质密度均等并均匀强化。右侧下腹部腹膜后可见团块状软组织密度影,增强扫描边缘轻度强化,肿块包绕血管;腹膜后、双侧腋窝和纵隔可见多发肿大淋巴结影。

4.诊断结果

双侧腋窝、纵隔内及腹膜后多发淋巴结肿大。脾大。右侧下腹部腹膜后软组织占位,考虑淋巴瘤可能性大。

骨髓细胞超清晰度检查:增生性骨髓像,淋巴细胞明显增多,易见分类不明细胞;左腹股沟淋巴结活检:非霍杰金小B淋巴细胞淋巴瘤;骨髓流式细胞学:倾向于CLL/SLL。

腹膜后淋巴瘤影像表现

腹膜后淋巴瘤CT表现:单一或多发、巨大或肿大融合、类圆形或分叶状腹膜后肿块,绝大部分大于5.0cm,呈均匀密度肿块,并呈均匀强化,少数病灶密度不均匀,增强后呈环形或不均匀强化,多发淋巴结肿大融合可包埋肠系膜血管、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等,形成「血管包埋征」。大多合并脾肿大。

MRI表现T1WI示低于脂肪信号,高于肌肉信号,伴部分坏死区。

腹膜后淋巴瘤的诊断要点

1.影像主要表现为腹膜后病变。

2.可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发生于年轻患者的上述改变应想到淋巴瘤的可能。3.实质性脏器受累常见,尤其是肝脾,常见结节、肿块和片状低密度区。50%伴有肝脾肿大,可提示诊断。腹膜间皮瘤诊断示很少伴有实质脏器的受累。4.腹腔和腹膜后淋巴结肿大常见。这一点在和腹膜间皮瘤鉴别时有意义。后者几乎不会伴有腹腔和腹膜后淋巴结肿大。需要注意的是,其淋巴结内常见坏死。5.腹膜淋巴瘤病常提示淋巴瘤的恶性程度高,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主要包括结核、转移性肿瘤及巨淋巴结增生症等;与等密度脂肪肉瘤、平滑肌肉瘤、纤维瘤、副神经节瘤易混淆,具体诊断需要经过病理活检。

编辑

巩涛

责任编辑

刘芳

谈笑有鸿儒,欢迎影像专业人士加入







































白癜风的治疗方法
治疗白癜风的好方法

转载请注明:
http://www.jiachenggw.net/fmjhzd/108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