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体检报告中的虚惊一场
2016-11-30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导读:体检对于许多人来说,又期待又害怕,期待健康的检查结果,又害怕疾病的发生。但值得一提的是,有一些担心其实是“白担心”。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健康的重视也日益增多。体检应该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检查身体的手段,体检是为了提早发现疾病征兆,从而提高治疗成功率。它的根本目的是延长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和减少长期医疗费用。每个人在拿到自己的体检报告之后都会一读在读,通常会被某个指标不合格而担忧不已,最常见的就是体检套餐当中的肿瘤标志物,一般人认为肿瘤标志物升高就等同于得了肿瘤,吓得不行,赶紧做相关检查,草木皆兵。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当然不是!肿瘤标志物的升高不一定是患有肿瘤,这可能仅仅是一个提示或者一个信号,下面我们就为大家介绍几种容易被大家“误解”的肿瘤标志物。
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antigenCEA)
是一种存在于结肠癌、正常胚胎肠道、胰腺和肝内的一种蛋白多糖复合物。可广泛存在于内胚叶起源的消化系统癌,也存在于正常胚胎的消化管组织中,在正常人血清中也可有微量存在。
CEA轻度增加也见于某些良性消化道疾病如肠梗阻、胆道梗阻、胰腺炎、肝硬化、结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以及吸烟者和老年人。这些消化道良性疾病患者中25%的人血清CEA可暂时性升高。
甲胎蛋白(α-fetoprotein,αFP或AFP)
主要在胎儿肝中合成,分子量6.9万,在胎儿13周AFP占血浆蛋白总量的1/3。在妊娠30周达最高峰,以后逐渐下降,出生时血浆中浓度为高峰期的1%左右,约40mg/L,在周岁时接近成人水平(低于30μg/L)。
甲胎蛋白是肝癌的特异性标志,但血清甲胎蛋白阳性未必都是肝癌。甲胎蛋白由新生的幼稚肝细胞分泌,胎儿的肝细胞没有发育(分化)完全,分泌的甲胎蛋白量很大,所以孕妇的甲胎蛋白会呈阳性。肝癌是尚未分化的肝细胞,当然能大量分泌甲胎蛋白。
CA19-9
正常胰,胆管细胞,胃,结肠和唾液腺上皮细胞均可表达,血清正常值小于37U/ml,是由单克隆抗体NS19-9识别的抗原成分,即涎酸化的Lewisa血型抗原(sialosyl-fucosyl-lactote-traose),为迄今为止报道的对胰腺癌敏感性最高的标志物,是目前临床上最有诊断价值也是应用最多的一种肿瘤相关抗原。
低浓度增高、一过性增高可见于慢性胰腺炎、胆石症、肝硬化、肾功能不全、糖尿病等。
CA
是年由Bast等从上皮性卵巢癌抗原检测出可被单克隆抗体OC结合的一种糖蛋白,来源于胚胎发育期体腔上皮,在正常卵巢组织中不存在,因此最常见于上皮性卵巢肿瘤(浆液性肿瘤)患者的血清中。CA也可见于结核性腹膜炎患者的血清检查中,且CA水平呈数十倍升高。
上面给大家列举的几个例子并不是说不重视体检,而是应该更加全面的去了解他们,避免无知所带来的恐慌,勿让这些“白担心”造成了身体素质下降。
生理期流出的血块是什么女人一定要知道生理期流出的血块是什么女人一定要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