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解及简答总结消化系统

2016-12-12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名词解释

1.Barrett食管:指食管贲门交界处的齿状线2cm以上的食管鳞状上皮被特殊的柱状上皮取代。

2.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以胃黏膜多发性糜烂为特征的急性胃黏膜病变,常伴有胃黏膜出血,可伴有一过性浅溃疡形成。

3.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数目减少,胃黏膜变薄,黏膜基层增厚,或伴幽门腺化生和肠腺化生,或有不典型增生为特征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

4.复合溃疡:指胃和十二指肠均有活动性溃疡,多见于男性,幽门梗阻发生率高。

5.球后溃疡:发生于十二指肠降段、水平段的溃疡,多位于十二指肠降段的初始部及乳头附近,溃疡多生在后内侧壁,可穿透入胰腺,疼痛向右上腹和背部放射。易并发大出血。

6.幽门管溃疡:发生于胃和十二指肠交界处的幽门管。胃酸分泌一般较高。餐后很快发生疼痛。疼痛常缺乏典型节律,对药物治疗反应差,呕吐多见,易并发幽门梗阻、出血和穿孔。

7.巨大溃疡:指直径>2㎝的溃疡,常见于有NSAIDs服用史及老年患者。并不一定都是恶性的。

8.Krekenberg瘤:胃癌细胞侵出浆膜层脱落入腹腔,种植于肠壁和盆腔,如种植于卵巢则称为Krekenberg瘤。

9.皮革胃:又称为弥漫侵润形胃癌。癌组织发生于粘膜表层之下,在胃壁内向四周弥漫、侵润、扩散,同时伴有纤维组织增生,如累及全胃,可使整个胃壁增厚、变硬,称为皮革胃。

10.IBS: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肠病,经检查排除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

11.X线钡跳跃征象:是指溃疡型肠结核,钡剂于病变肠段呈现激惹征象,排空很快,充盈不佳,而在病变的上下段肠段则充盈良好,称为X线钡跳跃征象。

12.中毒性巨结肠:多发生在重型或暴发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临床表现为病情急剧恶化,毒血症明显,有脱水及电解质紊乱,出现鼓肠、腹部压痛、肠鸣音消失,血白细胞显著升高等,本病预后差,易引起急性肠穿孔。

13.渗透性腹泻:是由于肠腔内含有大量不能被吸收的溶质,使肠腔内渗透压升高,大量液体被动进入肠腔而引起腹泻。

14.肝肺综合症:是指严重肝病、肺血管扩张和低氧血症组成的三联症。肝硬化时由于血管活性物质增加,肺内毛细血管扩张,肺动静脉分流,造成通气/血流比例失调。临床上表现为呼吸困难及低氧血症,特殊检查显示肺血管扩张。

15.肝肾综合症:失代偿期肝硬化出现大量腹水时,由于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及肾内血流重分布导致的自发性少尿或无尿、氮质血症、稀释性低钠血症和低尿钠,但肾却无重要病理改变。

16.门脉高压性胃病:是指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因门脉高压致胃粘膜淤血、水肿和糜烂呈马赛克或蛇皮样改变,可致上消化道出血。

17.小肝癌:孤立的直径小于3厘米的癌结节或相邻两个癌结节直径之和小于3厘米,则称为小肝癌。

18.轻微肝性脑病:过去称为亚临床肝性脑病,是指无明显肝性脑病的临床表现及生化异常而用精细的智力测验和/或电生理检测发现异常的情况。

19.扑冀样震颤:亦称肝震颤,是指嘱患者两臂前伸,肘关节固定,手掌向背侧伸展,手指分开时,可见到手向外侧倾斜,掌指关节、腕关节、甚至肘关节与肩关节不规则地扑击样震动。

20.诱发电位:是大脑皮质或皮质下层接受有各种受刺激的信息后所产生的电位,其有别于脑电图所记录的大脑自发性电活动。

21.胰腺假性囊肿:是急性重型胰腺炎的局部并发症之一,常在病后3~4周形成,系由胰液和液化的坏死组织在胰腺内或其周围包裹所致。

22.Grey-Turner征:急性胰腺炎时,少数患者因胰酶、坏死组织及出血沿腹膜间隙与肌层渗入腹壁下,致两侧胁腹部皮肤呈暗灰蓝色,称Grey-Turner征。

23.急性胰腺炎:是多种病因导致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水肿、出血甚至坏死的炎症反应。

24.Courvoisier征:约有半数的胰头癌患者,在有肝外胆汁淤积性黄疸时可扪到囊状、无压痛、表面光滑并可推移的肿大胆囊,称Courvoisier征,是诊断胰腺癌的重要体征。

25.Mallory-Weisssyndrome:又称食管贲门粘膜撕裂综合征,是指由于剧烈呕吐和腹内压骤然升高等因素引起食管内压力突然增高,导致食管下段和胃贲门部黏膜撕裂而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为主的一组症侯群。

26.肠源性氮质血症:上消化道大量出血后,由于大量血液蛋白质的消化产物在肠道被吸收,血中尿素氮浓度可暂时增高,称为肠源性氮质血症。

问答题

慢性胃炎患者,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指征有哪些?

答:慢性胃炎患者,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指征有:

(1)有明显异常(指胃粘膜糜烂、中—重度萎缩、中—重度肠化生、不典型增生)的慢性胃炎患者;

(2)有胃癌家族史者;

(3)伴糜烂性十二指肠炎者;

(4)d消化不良症状经常规治疗疗效差者。

试述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答:(1)对于患有严重疾病而处于急性应激状态者,除积极治疗原发病外,应常规给予抑制胃酸分泌的H2受体阻滞剂或质子泵抑制剂;

(2)对服用NSAID的患者应视情况给予H2受体阻滞剂、质子泵抑制剂或米索前列醇预防;

(3)对已发生上消化道大出血者,应采取综合措施,可用H2受体阻滞剂、质子泵抑制剂静脉给药。

简述消化性溃疡的药物治疗。

答:(1)根除HP治疗:根除HP的方案主要有铋剂+两种抗生素、质子泵抑制剂(PPI)/枸橼酸铋雷尼替丁(RBC)+两种抗生素。

(2)抑制胃酸药物:①H2受体拮抗剂::西咪替丁等;②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等。

(3)胃粘膜保护剂:硫糖铝、胶体次枸橼酸铋、米索前列醇等。

试述消化性溃疡并发大出血的治疗措施。

答:(1)一般治疗:流汁或半流汁饮食,监护生命体征;

(2)补充血容量:可用林格氏液、代血浆,输血等;

(3)药物止血:去甲肾上腺素加生理盐水口服;H2受体拮抗剂(如:甲氰咪胍静滴);PPI(如:洛赛克静注);

(4)胃镜下止血:可局部喷洒或注射止血药;也可用电凝、微波、激光、射频等止血;

(5)胃内降温:用冰盐水反复灌洗胃腔;

(6)手术治疗

如何诊断结核性腹膜炎?

答:如有以下情况,则可诊断结核性腹膜炎

(1)中青年患者,有结核史,伴有其他器官结核病证据;

(2)长期发热原因不明,伴有腹痛、腹胀、腹水、腹部包块或腹部柔面感;

(3)腹水为渗出液性质,以淋巴细胞为主,普通细菌培养阴性;

(4)X线胃肠钡餐发现肠粘连等征象;

(5)PPD试验为强阳性。

溃疡性结肠炎的并发症有那些?

答:溃疡性结肠炎的并发症有中毒性巨结肠、直肠结肠癌变、肠大出血、肠穿孔、肠穿孔等。

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原则

答: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原则为:

(1)一般治疗:强调休息、饮食及营养、慎用抗胆碱能药物和止泻剂;

(2)药物治疗:a氨基水杨酸制剂b糖皮质激素c免疫抑制剂;

(3)疗效不好患者,手术治疗。

溃疡性结肠炎与克罗恩病的鉴别

肝硬化腹水的主要治疗措施有哪些?

答:(1)一般治疗:休息,饮食,支持治疗;

(2)限制钠水的摄入;

(3)利尿药;

(4)放腹水加输注白蛋白;

(5)提高血浆渗透压;

(6)腹水浓缩回输;

(7)腹腔-颈静脉引流;

(8)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肝硬化腹水形成的主要机制有哪些?

答:腹水的形成机制为:钠、水的过量滞留,与下列腹腔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有关:

(1)门静脉压力增高;

(2)低蛋白血症;

(3)淋巴液生成过多;

(4)继发性醛固酮增多致肾钠重吸收增加;

(5)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致水的重吸收增加;

(6)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

肝硬化的并发症

上消化道出血

感染

胆石症

门静脉血栓或门静脉海绵样变

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肝肾综合征

肝肺综合征

肝性脑病

原发性肝癌

试述AFP检查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标准。

答:(1)AFP大于ug/L持续4周;

(2)AFP由低浓度逐渐升高不降;

(3)AFP在ug/L以上的中等水平持续8周。

肝性脑病的主要诊断依据?

答:肝性脑病的主要诊断依据为:(1)严重肝病或门体侧枝分流;(2)精神紊乱、昏睡、昏迷;(3)肝性脑病的诱因;(4)明显肝功能损害或血氨增高。

如何预防肝性脑病?

答:可采取以下措施预防肝性脑病:

(1)一般治疗:a调整饮食结构:低蛋白饮食,以植物蛋白为主;b慎用镇静药;c注意电解质和酸硷平衡d止血和清除肠道积血;

(2)药物治疗:a可选用乳果糖、乳梨糖、口服肠道不易吸收的抗生素等以减少氨的生成和吸收;b促进体内氨的代谢:可用L-鸟氨酸-L门冬氨酸、谷氨酸、精氨酸等以促进氨的代谢;cGABA/BZ复合受体拮抗剂:氟马西尼;

(3)其他治疗;人工肝、肝移植等;

(4)对症治疗:预防脑水肿、纠正电介质等。

上消化道出血时,有哪些迹象表明患者仍有继续出血或再出血?

答:①反复呕血,或黑粪次数增多、粪质稀薄,伴有肠鸣音亢进;

②周围循环衰竭的表现经充分补液输血而未见明显改善,虽暂时好转而又恶化;

③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与红细胞压积继续下降,网织红细胞计数持续增高;

④补液与尿量足够的情况下,血尿素氮持续或再次增高。

13级临五附三大班

戳原文链接回顾“消化系统重点总结”







































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较好
北京最有实力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
http://www.jiachenggw.net/fmjhzd/475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